桥和路(2 / 2)
(三)专文——如中华语文问题、华侨之是否应该对国事中立问题、海外华侨教育问题、国际婚姻问题、华人的道德问题,等等,最好能以你与各友人之联系,先将问题之中心范围确定,然后分别请人对此种问题发表意见,或以个别发表,或以“集谈”方式发表,对海外知识界将可发生很大影响力。
金庸函(五)一九六五年八月二日
计划经年的杂志,现在做如下的决定:
一、名称叫作《明报月刊》。之所以用这个名字,主因在于要《明报》拿钱出来亏累。我们这本杂志,言论和立场必须是独立的,作者应当有充分的自由,因此,绝不接受任何方面的津贴。但这样一本比较理想的大型杂志,每个月的亏累数字恐怕相当不小。这绝不能由朋友们的捐助来长期维持。与其干了一年半载终于无疾而终,只剩下一些“可惜,可惜!”的叹息之声,不如将它放在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上,由《明报》的人力、物力、组织力,来加以支持。我们虽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至少可以保证的是,一定比散漫的“同人杂志”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二、除了名称与《明报》有联系外,杂志内容完全独立,不受《明报》编辑部的干预,那也就是说,朋友们对这本杂志的各种要求和理想,完全可以照原来计划推行。《明报》所提供的,主要是物质支持。事实上,凡是《明报》的读者都知道,《明报》向来力求去除偏见,尽可能容纳各方面的意见。我们企望在这本杂志中所保持的,主要也只是这种风格而已。
三、希望广泛征求各地学人朋友,参加“编辑委员会”,或“编辑顾问委员会”。《明报》所提供的只是物质支持,杂志的成败久暂,完全决定于是否能得到海外学人们的热心参加。弟个人代表《明报》,出钱出力来参加这个计划。然而这个计划,是大家所共有的。对于《明报》本身,老实说,这本杂志的计划没有多大好处,我们所要说的话,尽管在报上说好了。
四、除了学人们的文章之外,我们希望有一个《文摘》栏,容纳各地报纸和杂志中的“好文章”与“重要资料”,目标是:“《明报月刊》一卷在手,不再看其他中文杂志也勉强可以了。”
五、杂志的编辑宗旨,简单来说,希望是“五四时代的北京大学式”“抗战前后的《大公报》式”,以严肃负责的态度,对中国文化与民族前途,能够有积极的贡献。但它也应当有温和可亲、富于人情味和幽默感的一面。我们希望在经济上,它每月的亏累能逐步减少,以至能自行平衡。平衡之后再有钱多,便增加篇幅、提高稿费、减低售价。
不可能以“中国士大夫”的方式来办这本杂志,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要一个事业长期维持,必须有企业化的经营和管理。但也不是纯粹的生意经,因为它是“不营利”的。如果要做比喻,那是“明报基金会”捐一些钱出来,办一件大家所乐观厥成的事业。
六、我们努力要做到,在工作人员的心中灌输一种思想:“我们是在做一件极有价值的服务。”目的绝不是在追求任何个人的、党派的、集团的利益。《明报》目前在出版三本杂志,工作人员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很有效率。我们有自己的字房、印刷所、发行系统等,一切会十分顺利。
最大的问题似乎是稿件。但这应该不成为问题。朋友们讨论了多年,要出一本杂志,来发表自己所喜欢写的文章。现在这本杂志要出版了,请大家把文章写起来就是。弟个人是全心全意进行这个事业了,请你通知朋友们:事业开始了,大家一起干吧!
原载于《明报月刊》一九六六年第一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