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2 / 2)

加入书签

是否还有别的说法,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旧年往平遥古城游玩时,在县衙后院参观十王庙和监狱,却忽有所感,对狱神庙有了我自己的一点猜测。

衙门是县官审案的地方,获罪之人当堂定案,直接就送到后院狱中关押了。

衙中后院有十王庙,亦向普通县民开放,距离关押犯人的监狱很近。可以想象,倘若有犯人家属前来拜庙求神,若能疏通监管,或许可以准许犯人到庙中来与家属见上一面。

不过更为可信的还是直接探监。

平遥县衙大狱的建筑格局完全维持前清旧貌,也就是说与《红楼梦》成书是同一朝代的体制。狱中格局,乃是一面高墙,中有过道,另一边则是纵向排列的许多大小房间。进门第一间供奉着神像,捱次过去是几个单间,也就是“优等犯人”的住处,再往后才是通炕大房,群犯集聚之地。

很明显,进门单间供着的神就是狱神了,而家属探监时,大概不会走过长长过道去监房见面,而是将犯人带到进门处供奉狱神的单间会谈,也就相当于今天监狱的接待室了。而如果作者要为这个场所起个特定的名字,那么最恰当的称呼莫过于“狱神庙”了。

贾家“抄没”之后,众人关押入狱,刘姥姥、小红、茜雪等先后来探监,那红玉、茜雪想着的是“慰宝玉”,而刘姥姥探望的大概就是凤姐了。而凤姐或许就于此时托孤,请姥姥帮忙照顾自己的女儿巧姐。

或许,此时巧姐儿也与凤姐一同关在狱中,而由刘姥姥求情带出甚至用青儿换出来,演了一出《赵氏孤儿》;又或许这时候巧姐儿已经卖入青楼,而凤姐求刘姥姥代为寻访;又或许仅仅就是几句话,是凤姐在临终前自叹薄命,将女儿终身许给刘姥姥,订下了口头姻缘,而刘姥姥一言九鼎,后来就为了这承诺不辞劳苦,走遍大江南北寻找巧姐儿下落,终将她搭救出火坑。

无论上述哪一种,都可以称得上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完成了一段取名之谶。

惜春作画

熟读《红楼梦》最有趣的,不仅仅是领略宝黛爱情的幽微曲折,也不仅是猜谜探佚八十回后真相,又或是将群钗的心理手段引申到今天的世情职场,更还有那许许多多边缘的知识与情趣。比如坊妙玉烹茶,看她讲究茶器,茶水,与茶味,宛如分杯共饮,自得其乐;又如惜春作画,听宝钗高谈阔论,从画具到画法娓娓道来,亦有无限丘壑。

曹雪芹平生擅画,中年潦倒之际,曾以绘画为生,这就难怪书中为什么会有那样详尽的绘画理论描写了,大抵是曹雪芹借惜春作画浇胸中块垒吧?

其友张宜泉《题芹溪居士》中小序说“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其人工诗善画。”又有诗云:

爱将笔墨逞风流,庐结西郊别样幽。

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

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召难忘立本羞。

借问古今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这首诗首联点明雪芹擅画,别居西郊;颈联铺陈其画技画风,多寄情山水;颔联用了事对,接连引用了李白奉召于沉香亭畔作《清平调》三首,和唐代大画家阎立本奉召在春苑池作画的典故,这让我们不禁猜测,很可能雪芹曾有过承蒙当权召唤作画的经历。

有人根据傅恒曾奉命主持绘制《皇清职贡图》,又与曹家有亲,怀疑是傅恒曾推荐曹雪芹任内廷供奉,参与绘画。但也只是个猜测罢了,至于真伪始末,已经无从考据。

但是此序此诗,已经足见曹雪芹擅画且曾以画为生。

另外,敦诚诗《寄怀曹雪芹》亦云:

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

君又无乃将军后,于今环堵蓬蒿屯。

将曹雪芹比作唐代大画家曹霸之后,虽是溢美之辞,也可以看出曹雪芹画艺之高。

敦敏的《题芹圃画石》诗更是最直接的证据: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磈礧时。

另有《赠芹圃》云: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这些宝贵的资料不但告诉我们曹雪芹擅画,而且喜欢画石,醉酒后可以一挥而就,笔墨酣畅画意嶙峋,最见雪芹傲视权贵的性格与抱负。然而同时也写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酒常赊”之际,曾以卖画抵债。

卖画,也是曹雪芹活命的营生之一。

第四十二回中,惜春奉贾母命要请假画园子,群钗开会,对于绘画的工具、准备步骤,有过极详细的描写。

宝钗道:“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才能成画。这园子却是象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你就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减,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划的。一点不留神,栏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也倒竖过来,阶矶也离了缝,甚至于桌子挤到墙里去,花盆放在帘子上来,岂不倒成了一张笑话儿了。第三,要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折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一笔不细,不是肿了手就是跏了腿,染脸撕发倒是小事。”

清人郭熙在《画论山水赋》中说: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此其格也;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皴,高与云齐,远水无波,隐隐如眉,此其式也;山腰云塞,石壁泉塞,楼台树塞,道路人塞。石看三面,路看两蹊,树看顶脖,水看岸基,此其法也。”

这番议论与宝钗所言十分相应。

宝钗认为作画前先要分“地步远近,分主分宾”,先起了稿子再画楼台房舍,这就是定“格”;而后点明“楼台房会是必要用界划的”,可见宝钗打算的“式”是“界画”。

界画是一种画技门类,作画时使用界尺划线,故名之。界画适于画建筑,其它景物用工笔技法配合,通称为“工笔界画”。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十三科”中有“界画楼台”一科,指以宫室、楼台、屋宇等建筑物为题材,间以游鱼草虫,各种雀鸟花鸟。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最后,宝钗提到了“法”:如何插人物,如何有疏密。且给了最具体实用的建议:

“我教你一个法子。原先盖这园子,就有一张细致图样,虽是匠人描的,那地步方向是不错的。你和太太要了出来,也比着那纸大小,和凤丫头要一块重绢,叫相公矾了,叫他照着这图样删补着立了稿子,添了人物就是了。就是配这些青绿颜色并泥金泥银,也得叫他们配去。”

古时做画以白色绢素为画布,比宣纸更加滋润、细腻。而且绢比纸结实,可以反复上色皴染,还可以清洗修改,更适合题材丰富的界画。

古时作画讲究“三矾九染,就是将白矾研成细面用温水泡化再按比例调入胶水内,可使渲染后的色彩不混淆,有光泽。调配胶矾的比由于天气季节的关系各不相同,夏季六胶四矾,冬日八胶二矾秋日三胶七矾。绢素在画之前用薄薄的轻矾水刷一道,画时就好落墨了,画完后再刷一道轻矾水,裱后金笺就不会绷裂粘色。所以宝钗说“要一块重绢,叫相公矾了”;又说“配这些青绿颜色并泥金泥银,也得叫他们配去。”因为青绿金碧便是界画的主要用色。

关于《红楼梦》图绘中最著名的清代孙温家族的绘画,便全是界画为主,翻开画册来,满眼青碧,宛如丛林。

宝钗教惜春省笔之法,是按照匠人的园子图样先立了稿子,也就是“粉稿”,保证“地步方向不错”,可免树倾屋斜,门窗倒竖等弊端。

西方绘画讲的是焦点透视,而中国画法则相对提出散点透视,就是在画卷中设置多个透视点,最简单的一条就是“近大远小”,而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相较于寻常国画的泼墨山水,工笔仕女,花鸟人物而言,《清明上河图》场景开阔,人物丰富,尤其整个画面的山水楼台树木人物的布局之细密,令人叹为观止。

曹雪芹令惜春画大观园图,很可能就是受到《清明上河图》的启发。倘若世上真有惜春其人,真有一幅完整的《大观园行乐图》,可真要惜春“慢慢儿地画”上一年半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