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2 / 2)

加入书签

除了文字风格上,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红楼二尤的篇章也多有借鉴金瓶之嫌。比如凤姐和尤二姐的斗法,就与潘金莲毒害李瓶儿颇为相似。

那李瓶儿本来是花子虚的妻子,与西门庆勾搭成奸后,被潘金莲发现,初而怒不可遏,后又极为亲密,与瓶儿相处得如姐妹一般。后来瓶儿生下官哥儿,金莲醋妒成怒,先是训练雪狮子猫使官哥惊吓成病,竟至夭折。李瓶儿灰心之下,病弱恹恹,潘金莲每天扬声谩骂,朝夕相辱。李瓶儿明知是骂她,却忍气吞声,暗地里掉眼泪,却一声儿不敢言。及至西门庆来问,也只是哭得眼睛红肿,不敢言语。之后,瓶儿夜见花子虚托梦,之后一命呜呼,西门庆抚尸大哭……

如上情节与文字,都与尤二之死极为相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不过,红楼二尤的文字虽然独立成章,作者为了使其与全文合榫,必然会补缀照应使其与全书呼应,浑然一体,这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将二尤收入金陵十二钗副册,使其也成为一对金玉姐妹;二是不仅让她们与主角有亲戚关系,更直接照应了宝黛爱情的大主题。

且看后文。

从二尤探佚宝黛结局

红楼人物都是一对一对出现的,整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梦》,不过是“悲金悼玉”四个字,所有女孩儿大致都可以分为“金派”和“玉派”。

比如宝钗是“金派”的掌门人物,而黛玉则是玉派的形象代言;坐着黄金舆的元春是金,赠送碧玉佩的探春是玉;不问累金凤的迎春是金,做着青灯梦的惜春是玉;戴着金麒麟的湘云是金,住在拢翠庵的妙玉是玉;夏金桂是金,邢岫烟是玉;袭人是金,晴雯是玉;金钏儿是金,玉钏儿是玉;黄金莺是金,林红玉是玉;四儿是金,五儿是玉;宝珠是金,瑞珠是玉;偷金的坠儿是金,偷玉的良儿就是玉……

二尤故事既然要融入红楼人物,自然也会跟着分门归类,各投山门。所以尤三姐会说:“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沾污了去,也算无能。”明明白白地点出,二尤也是一对“金玉”。

那么,孰为金,孰为玉呢?

第六十六回开篇,小厮兴儿说:“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

容貌相像正是玉派的一大印记,比如晴雯、龄官,都属此类。这就将尤三姐做了黛玉的一个影身儿,直接归入了玉派。

又因尤二说宝玉:“我们看他倒好,原来这样。可惜了一个好胎子。”尤三姐代为争辩,指出:“原来他在女孩子们前不管怎样都过的去,只不大合外人的式,所以他们不知道。”尤二姐听说,笑道:“依你说,你两个已是情投意合了。”写出尤三姐对宝玉的知己之情,也就是在宝玉面前“挂了号”。

三姐择柳湘莲为夫时,折断玉簪发誓:“从今日起,我吃斋念佛,只伏侍母亲。等他来了,嫁了他去;若一百年不来,我自己修行去了。”而她自刎身亡,更被形容成“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黛玉曾有《桃花行》之诗,并因此重建桃花社,因此“桃花”亦可指黛玉;而“玉山”更是直射其名。尤三姐之红颜薄命,亦正与林黛玉相同,确为玉派无疑了。

而那尤二姐,文中形容她是“花为肠肚、雪作肌肤的人”,可谓“冷香丸”矣。在受尽挫折之后,她又是选择了吞金自尽,更成全了自己的“金”派身份。

最明显的,还是她死后停灵梨香院,这正是宝钗初进贾府时的居住之地,也就如同金钏儿死后穿了宝钗的衣裳装裹一样,尤二死后停灵在宝钗住过的地方,都是照应“金”派身份。

尤三姐死后,曾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柳湘莲流泪辞别道:“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一干情鬼。妾不忍一别,故来一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

后来又向尤二报梦说:“你依我将此剑斩了那妒妇,一同归至警幻案下,听其发落。”是第二次陈明身份。可见二人都是在警幻座前挂了号的,同属薄命司人物,册子上必然有名。而且尤三在太虚幻境还是有职位的。

这与秦可卿托梦凤姐,乃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可卿虽然没有进过大观园,却因贵为警幻之妹,又与宝玉有一场梦中缘,遂得位于十二钗正册之末,且是十二钗中第一个香消玉殒的;这尤三也未能进来大观园,但亦和宝玉有知己之情,既在薄命司担当重任,又是副册中第一个夭逝之人,可见正该居于副册之末。

——这样,就把《风月宝鉴》的故事与《金陵十二钗》紧密结合了。

既然作者将二尤故事补入书中后,如此苦心地使二人身份与全书主题相符契,那么这二人的命运自然也不会游离于主题之外,必与书中主人公的命运相呼应。所以从二尤悲剧来推测宝黛结局,也是探佚的一种依据。

先看尤三姐之死。她一心要嫁柳湘莲,贾琏也已经为其订了亲,且取来鸳鸯剑为信物。孰料那湘莲进京探宝玉时,私下向其打听尤三姐为人,宝玉说:“他是珍大嫂子的继母带来的两位小姨。我在那里和他们混了一个月,怎么不知?真真一对尤物,他又姓尤。”柳湘莲之前只知尤三姐是贾琏新娶二房之妹,只当是哪个清白人家的女孩儿,如今听说是宁国府的亲戚,而且已经在府中住了数月,便知大事不好,跌足叹息,且说出那句著名的“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这剩忘八。”因此决意退婚。尤三姐又是伤心又是羞愧,且无可辩驳,遂横剑自刎,一死明志。

那宝玉最是怜香惜玉的,如今竟是他一句话误了三姐,这真是悲剧中的悲剧了。

而尤二姐呢,竟然也是如此。她本与贾琏好好地住在府外头,却因平儿听见小厮议论,故而告诉了凤姐,走漏风声,这才惹出“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一幕来,终于弄至吞金自尽的悲惨下场。尤二临死之前,曾与平儿有过一番极为恳切的诉衷肠之语。平儿流泪自悔:“想来都是我坑了你。我原是一片痴心,从没瞒他的话。既听见你在外头,岂有不告诉他的。谁知生出这些个事来。”

——又是一个好心人的无心之失!

二尤出场之前的回目,原是《幽淑女悲题五美吟》;二尤相继惨死之后的转场,又是《林黛玉重建桃花社》;而在二尤故事进行中,除了尤二搬进大观园后提了一笔众人各自反应之外,惟一与正文有联系的文字就是《见土仪颦卿思故里》。显然,这二尤的命运是与黛玉紧密关联的,故而文中借兴儿之口介绍了宝、黛、钗诸人后,又说起宝玉的亲事来:“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然而我们都知道,这宗在府中小厮眼里都是天造地设“再无不准的”好姻缘,事实上却未能团圆收场,终究是好事多魔,心愿成空。那致使黛玉魂归离恨天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那好心办坏事,误了黛玉终身的,又是什么人呢?或许,就是一语死尤三的贾宝玉自己吧。

鸳鸯剑斩断鸳鸯侣,尤三与湘莲,一个夭逝,一个出家,这也寓示了宝玉和黛玉的情缘。故而尤三姐之死,被形容成“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亦影射了黛玉之死。

书中人物悲剧多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宝玉尤其不例外!可以想象,最终令宝黛心愿成空的人,固然可能是贾母,可能是元妃,可能是宝钗或凤姐,然而真正罪魁祸手,却必定是宝玉自己,是宝玉的无心之失自毁前程,断送了黛玉的性命。

而从尤三梦别湘莲的情形可知,当黛玉泪尽而逝、魂归离恨天之际,必然也有梦托宝玉,备述前尘情事一幕吧。只可惜不得见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