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米信冒雨夜遁 继忠仁美护民南归(2 / 2)
耶律隆绪高兴地说:“真的,走,去看看。”
韩德让忙说:“皇上,不能去。”
耶律隆绪问:“为什么?”
韩德让说:“一群被俘之人,且不论他们是否有罪,起码不能皇上亲自去迎接,况且假若他们之中藏有宋人奸细或者变节之徒,皇上前去,岂不危险?”
萧绰说:“枢密使见之有理。”
韩德让说:“臣先去看一下。”
萧绰说:“你明知有危险为何前去?”
韩德让说:“这些人能从城里回来,其中必有原委,不问清楚,会耽误大事,臣卑鄙之人,孤身一个,没有什么要紧。”
萧绰急道:“谁说你孤身一人,你还有我——还有皇上要服侍,还有大契丹国要治理,不,你不能去,朕看先把这些人关起来。”
韩德让说:“不可,现在战事吃紧,正是用人之际,怎能把这么一大帮人都关押呢?”
萧绰说:“让他们的头目进来。”
韩德让说:“不,臣要去看看这帮无用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萧绰尚在犹豫,韩德让已经步出帐外。萧绰忙跟了出去,耶律隆绪踌躇了片刻,也跟了出去。韩德让见萧绰跟了出来,悄声对萧绰说了几句,萧绰笑了笑,走在韩德让的前面,韩德让只得紧紧跟着,手按佩剑,一双眼睛警惕地闪亮着。
一群契丹军被挡在营外,突见太后出现,皆齐刷刷地跪下,高呼“万岁。”
萧绰望着这群失去了兵器,铠甲,袒胸露背的契丹军,又气又喜。这是对契丹军的侮辱,开战以来,契丹军还没有如此多的人被宋军俘虏过。但数千人去而复返,真是一大幸事。宋军究竟要干什么?怎么就白白的又把他们放回来了?萧绰抚慰了一番那群人,便令他们各自归队,好好休息,准备回答问话。众人如临死遇赦一般,欣喜万分,叩首谢恩,各自走了,唯有一人伏地不起。
萧绰正欲问城内情况,因问他为何不去。
那人说:“小人耶律先恩是为城内的宋人说情的,请太后,皇上网开一面,放了城里的那些宋人。”
萧绰说:“你已投敌?”
耶律先恩说:“小人不敢。”
萧绰问:“没投敌,你为何要为宋军说情?”
耶律先恩说:“他们不是宋军,他们只是送粮草的老百姓。”
“送粮草的老百姓?老百姓为何那么能打仗?一下子把你们全俘虏了。”
“他们中间只有几百军人,但这些军人每人组织一些老百姓,让他们步调一致,听从指挥。”
“谁是里面的头目?”
“殿前都虞侯王继忠,粮草监刘仁美。”
韩德让惑道:“没听说这二人。就这二人领着几百军人能活捉你们数千人?”
耶律先恩说:“是的,那王继忠是极有胆识和谋略的人,他听说宋军前方败退,欲开城门接应宋军,可是宋军被我军追得甚急,又怕入城被围,都落荒远逃,竟不管一城赤手空拳的运夫。王继忠只得组织百姓撤退。他先将百姓隐匿在运粮船内,欲等只顾追赶宋军的我军过后,再择路悄悄回撤。谁知皇上来得太快,他们来不及出城,便被围住。王继忠不得已,忙将手下的数百军士派到百姓之中,王继忠平时在运粮的时候,就对这些百姓编组过,对他们进行了训练,因此,他们虽处危境却心不慌张,城中数万百姓在他的指挥下俨然是一支惯战的军队。王继忠善于心计,我们甫一入城,只觉得城内处处都是宋军,四面受敌,只见城内一片火光,不知有多少宋军在里面,等我们投降后,才明白真正作战的宋军只有几百人。”
韩德让大怒道:“你都为他说好话了,还说没有投敌?”
耶律先恩说:“小人是为他说话了,但小人绝不投敌。王继忠不仅极有胆略,还很仁慈,对待我们这些俘虏不杀戮,不虐待,还好吃好喝款待我们,小人虽是契丹人,但我佩服他,感激他,所以,小人不避刀斧,恳求太后,皇上饶过这一城百姓。”
韩德让见萧绰沉吟不语,说:“契丹铁军被一群百姓打败了,真是羞辱,臣看我们还是血洗岐沟关。”
萧绰摇头道:“不,朕想放他们回去。”
“放他们回去?”韩德让,耶律隆绪几乎同时叫起来。
“是,放他们回去,”萧绰坚定地点点头,停了一会儿,她对耶律先恩说:“你回去见王继忠,就说今日是朕的圣诞之日,朕愿放过满城百姓,但他必须来见朕。”
耶律先恩忙叩头谢恩,仿佛是自己遇赦一样,爬起来飞快而去。不多久,耶律先恩领来一人。来人一身戎装,二十来岁,身材过高而显得有些单薄,明眸皓齿,淡眉浅肤,不像历经战阵的人,倒有点女人态。见了萧太后,忙跪拜道:“宋殿前都虞侯王继忠叩拜契丹国皇上,皇太后。”
萧绰盯着王继忠看了一会儿,怎么也不相信眼前这人就是王继忠,便问:“你就是王继忠。”
王继忠说:“正是。”
萧绰说:“朕似乎在哪儿见过你。”
王继忠说:“是的,太后见过我。”
萧绰讶道:“真的?”
王继忠说:“继忠曾在瓦桥关被太后俘获,蒙太后垂怜,放我回家,还雇了一辆小车一直送我们回到汴京。”
萧绰惊道:“在瓦桥关朕俘掳了你?”
“是,继忠那时才十几岁,偶随父亲在营中,不料遇到辽军攻城,家父战殁,继忠被俘,幸亏太后仁慈,放继忠回家,得与家母团聚。”王继忠眼中闪着泪花。
萧绰说:“哦,朕想起来了,与你在一起还有一个小孩,好可怜的。”
王继忠说:“那是张师的儿子,太后见我们年幼,心生怜悯,不忍掳走加害我们。足见太后有一副慈悲心肠,不忍加害无辜,不忍见人妻离子散。古今中外,旷世明君欲成大业者,必先的人心,欲得人心,自己必有仁爱之心,战伐杀戮能夺江山,却难坐江山。辽国太宗皇帝,虽入开封,却不施仁政,不数日,低挡不住沸腾之民怨,只得仓皇北还。继忠恳请太后以苍生为念,以慈悲为怀放过岐沟关内的百姓,则数万人家得以团聚,数万孩子绕膝承欢。而太后之德远播中外,天下则翕然来聚也。”
萧绰说:“要朕放过那些百姓,可以,但是你必须留下来。”
王继忠说:“继忠以身许国,万死不辞,只要让满城百姓平安回去,继忠愿以身质。”
萧绰说:“好,朕答应你。”
王继忠说:“继忠还有一个请求。”
萧绰说:“请讲。”
王继忠说:“非继忠怀疑太后,但恐一路上有不知情的契丹军相阻,继忠欲向太后讨一道圣谕,护送这些百姓回去。”
萧绰沉吟了一会儿,道:“朕给耶律先恩一副令牌,让他与你一道送这些百姓至霸州。”
韩德让怒道:“大胆贼子,竟花言巧语欺骗太后、皇上,谁能担保你能去而复还?”
王继忠说:“太后若不相信继忠,请砍下继忠的头颅,让我的部下带着我的头颅回去。”
萧绰说:“好了,不必说了,朕相信你。”
耶律隆绪也附和道:“朕也相信你。”
王继忠痛哭流涕地跪着道:“继忠代满城百姓感谢太后,皇上的再生之德。”
王继忠、耶律先恩回到城内,城外的契丹军让开一条大道。刘仁美、耶律先恩在前面开路,岐沟关内走出一支衣衫褴褛,形容憔悴的队伍。这群人虽然面带惶恐,可是队形不乱。他们赤手空拳,大都瘦骨嶙峋,老的老,少的少,几乎见不到青壮年。王继忠走在队伍的最后,提着一柄铁枪,缓缓随着人走。出城不远,回首张望,但见岐沟关上已插上了契丹旗帜,萧绰站在城墙上正朝他眺望。一阵悲怆,王继忠忍不住泪水肆流而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