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之乱 人生中的初次相逢(1 / 2)
两人带着刘和进到内院之中,也不进屋里,而是在院中一小亭内分宾主坐下。蔡家这个小院里没有太多的装饰,只有一个小小的莲花池,而小亭就建在其上,整个院落显得淡雅清素。
蔡邕笑眯眯的看着刘和,开口问道:“你蒙学已过,现读何书?”
“回禀蔡师,和现在读《左传》、《春秋》及《诗经》。都是不求甚解,草草而过。”刘和站立在一旁恭敬的回答道。
“贤侄谦虚了吧!吾观你塞外那首诗作的就很不错。用词不见华丽,平述朴实,但格调大气磅礴,已现大家之貌。”
听着两人一问一道,刘虞并未插言,而是微笑着观看。对儿子回答也比较满意,看来自己不在家时,这小子确实没有偷懒。随着问题一步步加深,刘和开始会时而低头思考后,才组织语言谨慎的答出。时间一点点过去,整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时辰。
通过提问,蔡邕心中对刘和也颇为满意,本来准备点头答应收下这个小弟子。可念头一转,想想后按下心思道:“就以此院中之莲为题,你做一篇文章即可。”
现在才二月,池中只见莲叶不见花,连小荷才冒尖尖角都没有。要写出一篇咏莲的文章来,可谓是困难重重,因为不可能不顾时节的乱写一通。蔡邕这是在有意为难刘和,没有什么坏心思,只是看看这小子的应变能力而已,就算答不出也会收下他,有时候给与弟子一些挫折,也是为师之道。
听到蔡邕出题,刘和心底暗自舒了口气,因为他恰好有一篇赞莲的文章,适合当前环境,当然是要做些修改。这时正在假装低头思考,而蔡邕也没有催促的意思,和刘虞聊聊天等待着他的答案。
“蔡师,可赐笔墨于我?”
听到刘和要求,蔡邕哈哈大笑道:“在我这里如无笔墨,就像战士没有兵器。”随即吩咐小亭外一个侍女去取笔墨与蔡侯纸来。
“伯喈不可,怎能任由小儿在珍品上涂鸦?”笔墨无碍,但听见叫拿蔡侯纸时,刘虞却出言阻止,实在是因为这时候的纸张过于稀有,一般富人家都用不起。连帝国的文书往来都还在用竹简呢。
“不妨事的!”蔡邕不以为意,虽然他生活清苦了一些,但一生独爱书籍,大半积蓄都用于此。既然这小子不愿直接咏出,可见是有些把握,自家出一张纸也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拿笔墨、纸张来的是一个年约不过十岁的少女,看衣着打扮不似侍女,长得眉清目秀,容貌娇俏艳丽,与蔡邕有几分相似之处,刘和心中有些猜测。
“昭姬,你怎么来了?”
听到蔡邕的呼喊,刘和心里暗道一声:“果然是她!蔡琰、蔡文姬。”
“听闻父亲要用蔡侯纸,女儿想来定是父亲又有佳文问世,所以就前来侍候笔墨。”蔡琰的声音如百灵鸟一样清脆好听。她现在年纪虽幼,但却落落大方,不见丝毫娇捏作态之象。
刘和在心中不由得叹息:“自己是因为恢复上世记忆,所以才显得成熟,可见了眼前的这个小娘,才知道什么才是年少早熟。这才不过十来岁,就已见大家闺秀之态。”
“不是为父用,是拿给你世兄用的。昭姬来见过刘世伯与世兄。”见到女儿到来,蔡邕显得非常高兴。
“昭姬见过世伯、世兄。”蔡琰上来给二人行礼。
刘虞没见过蔡邕这个至交好友的小女儿,去年过年时听说回老家给其母亲上坟了,这次还是第一次见。早就听闻这女孩儿不仅美貌而且智计非凡,善文善琴。现今见到使得刘虞措手不及,略带责怪的语气道:“伯喈你......你怎么不早与我说昭姬侄女已经回来了,这次前来都不曾带上礼物,是想看我笑话吗?”
蔡邕笑而不语,看着这好友尴尬的在那里,觉得异常开心。刘和这时赶紧上前为自家老爹解围,从怀里掏出一块美玉递给小姑娘道:“和见过师妹,为兄于幽州苦寒之地前来,不曾有精美之物,昨日进京时看见这玉石,造型独特,雕工不凡就买了下来。今日就送与师妹作为见面礼可好?”汉代玉石雕刻发达,善于此道者众多,刚进京时,买了几块给雪儿把玩,多余的准备日后回家带给母亲她们,而身上这块是刘和自己拿来把玩的。
蔡琰急忙看向父亲,不好接受,也不好推辞,只有向父亲求助了。
“这狡猾的小子,问题都还没有回答呢,你怎就知道一定可以过关,连师妹都喊了。”蔡邕笑着打趣了刘和,这才对女儿点头道:“既然你师兄给你的,那就先收下吧!一会儿,就由你为他研墨,当是回礼了。”虽然嘴里说着刘和,但实际上已经算是提前答应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