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流杀手。(1 / 2)

加入书签

 生活忙碌而平淡,柳行风勤勤恳恳的上课加练功,像海绵一样吸收周围密布的养分,魏长卿对这个徒弟还是比较满意的。

本是良才美质,更兼勤奋刻苦,断断续续三年下来,魏长卿一番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徒弟渐渐上路。但让他感到遗憾的是,江湖,这两个字在大千世界仿佛销声匿迹一般,侠客,在如今更显得多余而累赘,每个人眼前不是吃喝玩乐就是金钱权利,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柳行风性格里那一点点缺陷,不经磨练,总是如鲠在喉。

子曰三十而立,指的是三十岁就当决意“立”己,有的人是“天下为公”,有的人是“舍得一身胆,博取一世荣华。”,总之各人有各人的不同,柳行风前天和那算命青年的对话,“效仿古人英烈侠骨,游遍五湖四海。”明显不知“侠”之真意,只是为争一口气的随性之言。

侠的确是自由的,但游遍五湖四海逍遥无待,一双冷眼遍观世事无常,这是高士隐者,却不是侠者风范。

于是,柳行风和于陆的对话,在魏长卿眼中,未免就显得可笑了。

如君子多数只存在于士大夫文人雅士的口中,侠大多数时间只存在于街头巷尾茶坊酒肆喁喁私谈,君子习文,侠客练武,君子英风,侠客铁骨,一居庙堂之高,一处江湖之远,似乎背道而驰,却又不谋而合。武侠,武侠,大多数人只关注第一个武字,以为大侠必定是高来高去武功盖世,其实不然,就算是街头扫地的老大爷,也可能是侠。魏长卿就亲眼见过那么一位丝毫不会武功的侠客,却敢为天下之先,提三尺剑保家卫国,冒如雨矢石上阵杀敌,采石矶大捷,泰半此人之功。让魏长卿平生敬服者有三,此人居于第二。

如鲁迅先生,文辞如刀口诛笔伐,他可会半点武功?纵然小节有亏,但就称不上侠了?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并不是说“侠”,“拔剑为不平”或许可得三分精髓,似那鲁智深三拳打死郑屠户,大快人心,虽然其人浑噩,但已得侠者三昧。

五千年的如铁脊梁,是由两个人艰辛无比的苦苦支撑,一个人儒雅翩翩,叫做君子,一个人风霜烈骨,叫做侠客。君子或许还流于教条,侠者却教人大快人心,教人扼腕悲恸,教人欢天喜地…

越是末路穷途,越是艰难困顿,就越见侠者之风范,历朝历代,永不缺乏这等人物,就拿一部辛酸血泪近代史来说,有多少仁人志士英风侠骨?林则徐虎门销毁鸦片海外震慑,谭嗣同头颅一掷天下为之悲恸,陈天华蹈海赴死同盟会空前团结,黄兴、宋教仁、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哪个不是为国为民的大侠?

金庸先生说得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君子地手段太过温阔。侠者们则多了三分激烈。何为侠?侠者万古不灭之明灯。照亮古今昏暗。涤除人世污浊。

魏长卿在想。我天下剑主地徒儿。定要承袭中华勇烈之气。

柳行风哪里晓得魏长卿心里地念头。他现在是个快乐而忙碌地大学生。每天上网地时间都没有。以前那个浑噩玩耍度日地他已经成为过去时。现在地柳行风像从岩石底下攀爬出来地一株小草。疯狂地汲取各方面地养分。

每一天都有所得。无疑是枯燥生活中让人感到愉快地事。

只是他似乎还缺少一个信念。因为他是被命运之手推着往前走。而不是占据主动地位。只是柳行风不知道而已。

那天卜出的卦象不吉,柳行风或者对这个不大相信,但浸淫其道二十余年的魏长卿却深信不疑,柳行风手法并不熟稔,但卜卦步骤却未曾出错,或许会有变数,或许会有转机,但大凶之兆是绝对的了。

《易经》不是小打小闹,那是一门绝大的学问,包罗万象,在大街上算命者大多只窥其皮毛,像于陆这样的人已是凤毛麟角。

子曰: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无大过矣。

大致是不会错的,小细节上或许可以拨弄过来,所以,未必没有转机。那个叫做于陆的英俊青年如此笃定毫无变数,足见他《易经》没学到家。

韦编三绝,历来被人说成是孔子治学勤奋严谨,也能由此看出《易经》何等博大精深。

按部就班卜出这卦,兑上离下,压根就是进退不得,

命运之轮推动太快,就连魏长卿也无法争取哪怕一点点的时间。

魏长卿大可以喟叹,假我数年,吾徒功成,可无大难矣。

或许,不得已处,还得动用那个办法…

灵台之中,魏长卿长叹一声。

*****************

陈上才从未住过这样好的酒店,一天花掉五位数以上的人民币,虽然不是他付账,但这也无疑让苦了半辈子的老头大为肉痛如坐针毡。他本是个浑人,只因年轻时在部队里得到垂死的异人传授三招咏春白鹤绝技,一篇练气心诀,才有如今筋强骨壮百病不生的陈上才。

如果按照柳行风和魏长卿制定的标准来说,陈上才已臻至练气练血的巅峰,甚至可以说内息浑厚,涤荡脏腑,跨入练内脏的门槛,可惜他半辈子浑浑噩噩,吃喝嫖赌五毒俱全,但论根骨的确是得天独厚,只有如今的成就,让人惋惜,但也在情理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