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乌龙茶(2 / 2)

加入书签

修车店是个临街的底商,门前有片空旷地,跟外面的马路之间还有一道绿化带。

店外站着两个男的,看样子是摩托车的发烧友,一个三十多岁,一个二十多岁,都穿得挺精神。

他们很多人把修车店当个据点,没事跑一趟,待一会儿,social一下,就像后来我去姜小夏那儿似的。当然,我没人家那么“发烧”。

他们的车也都改装得很炫酷。据说有的减震就一万多块,另外刹车、大灯、排气管都可以改装,还有配音响的。

“轮胎扎了个小螺丝钉,临时在路边补了一下;你们专业,再给看看,漏不漏气什么的。”我跟修车小哥说。

这小哥矮、瘦、黑,单眼皮、小眼睛,但很淡定。

他听完我的介绍,大概看了一眼,说:“没事,补上了就行,不会漏。”

“你给看看,确定一下。另外,这轮胎磨损得厉害吗,还能用吧,不用非得换吧?”

“还行,能用,不用换。”他边说边用手靠近轮胎的补丁处,“还真有点儿漏气。”

当然漏了,我心说。

“你再给重新补一下,可能他们技术不行。”

小哥进屋去拿工具,我也转悠到了门口。这时那位年龄大点儿的发烧友以提出友好建议的口气跟我说,换条轮胎吧。

我觉得有点突兀,但还是礼貌性地笑了一下,未置可否。

小哥在里面翻了挺长时间,我就回到车旁蹲下来看那补丁,发现挨着它好像还有一个小口子。

等小哥回来,我告诉了他。他大概看了一下,说,不是。

重新补好后,我问小哥用不用再试试。他自信地说,不用,没问题。

我建议他试试,他试了试。还真漏,他说。

我说,是不是旁边那个小口漏的。他趴那儿仔细看了看,又试了试,说,这儿还真有个小口,就是它在漏气。

“当时那人给补了两次,第二次可能还扎了不止一下,不知道是没扎好,还是故意的。”

后来,我知道,有的汽修工手套里藏着钢针,一针下去,补胎变换胎。就在bj。

这时,那两位发烧友都过来了,一个站着一个蹲着。换条胎吧,他俩先后说。其中一个还说,到了夏天,温度高,胎压大,还得漏气。

我心里明镜儿似的,人或多或少有这么个心态,喜欢当托儿,促成个买卖,表现一下。这本可以理解,但这两位有点儿上赶着了,过了。

“换吗?要不你回去找他,让他给你便宜点儿。”小哥扭头问我。在这一点上他还挺厚道,没死乞白赖让我换轮胎。

回去找,能说得清楚吗?

“不想换,还要拆装轱辘,今天也没时间。要不你再给补补,我先用着。”我听他那话音儿,还有办法。

“这两个口子离得太近,得用自动修补液了。”

修好后,我又付了四十块钱,然后一直用到现在。

后来,我换了一家修车店,就是姜小夏那儿。我还在网上买了这个维修套装,5.8元,包邮,可用五次。

“有事儿您言语。”最后,我跟紫陌介绍,补胎时要用螺纹钻打磨,要涂胶水,要剪掉胶条的剩余部分——这些他们都没做,而我都做了。

我想起了相对论,把这故事当面讲给一个漂亮的姑娘听,跟自己孤单地把它敲进电脑里相比,各种感受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不知道,她有没有相对论,又是什么。

“alongstory.你这补一次轮胎有太多的细节了。他们确实是……不靠谱儿。”紫陌收起托腮凝眸的模样,认真地说。

“总之,如果没有那颗螺丝钉,我就不会去修车。如果我不去修车,就不会遇到那两拨儿不靠谱的人。如果我不遇到那两拨儿不靠谱的人,就不会换一家修车店,也不会备一套补胎工具。如果我不换一家修车店,就不会参加今天的活动。如果我不参加今天的活动,就不会遇见你。如果我不备一套补胎工具,就不会给你修车。如果我不给你修车,就不会跟你坐在这里。所以,都是因为那颗螺丝钉。”

“讲半天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她笑着说。

“我想我可能有点紧张。请恕我冒昧,如果你截至目前还没有太讨厌我的话,就先答应我下次再见,那样的话我就轻松多了。”

“这样啊,那好吧。”她体贴而又矜持地说。

“谢谢!”我高兴地说,但又转作思考状,“现在出现了一个悖论:我一方面想多喝会儿茶,另一方面,所谓言多必失,夜长梦多,为了避免你改变主意,我最好尽快撤。”

她哈哈笑起来。

“加个微信吧。”我趁机邀请,“你下礼拜六有事儿吗?”

“礼拜六……没事儿。”

“不好意思,我有事儿。”我遗憾地想起了那天有个饭局,不由掩面扶额,接着期待地问她,“礼拜天呢?”

“呃,也没事儿。”

“真好,悠闲的周末。”我半是调侃半是夸奖,“我想——”

“啊,不对,”这次轮到她想起来什么了,“我那天要去教会,跟一个姐约好了。”

“什么教会,你信教啊?”

“没信,别人邀请的活动。”

“那,我能陪你去吗?见识见识,我现在对什么素材都感兴趣。”

“这样啊……”她有点犹豫,但没有很为难的样子。

“我坚持。”我以电影里老外说“iinsist”的语气说。

“好。”

时间慢慢地流淌着。如果是电影的话,此时可以给我们一个全景的长镜头,关掉对白声音,只留背景音乐。

氛围营造到位后,镜头摇、推至窗外: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遇到紫陌本不在计划之内,毋庸置疑,这将成为兄弟那部“杰作”的重要素材,而且很可能使它变成一个爱情故事。

原因很明显,出现了一个漂亮姑娘,我又没羞没臊自我感觉挺良好——看样子,她感觉也还行。

有人因“见色起意”而写作,有人为“讨人欢心”而写作,我现在岂不是又一举两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