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软柿子(2 / 2)

加入书签

他实在想不明白,签子的颜色有什么好隐瞒的。

最后一人是刘挺,已经过了十八,今年是他最后一次角逐童生试的机会,大赵对科举的年龄有严格限制。

童生限二十。

秀才限三十。

举人限四十。

进士限四十五。

据说限制年龄是参照了前朝的弊端。

前朝科举不限年龄,有些人头发白了还去考,考试成了一生的执念,除了读书考试,什么事都不做,变成了一个于家于国毫无贡献的废人。

况且就算中老年人侥幸考中,也不可能任用为官,反过来还要浪费朝廷的禄米,所以太上挟开天辟地之威,给科举定了年龄限制。

刘挺深吸了口气,拿起最后一支签,一看,是红色的,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刘挺你真是好运啊,去寺庙烧香了吧!”

“是啊,居然抽到了王蠡,我怎么就没这么好的运气?”

除了薛蝌,其余七人无不羡慕万分。

王蠡也是一脸古怪,原来自己被当成了软柿子?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在穿越前,原主的学业并不突出,而那九人是靠真功夫晋阶十强,就算自己及时穿越,在诗词比试中胜了薛蝌,夺了十强赛的最后一个名额,可墨义和诗词不一样。

墨义是给经义注解,就经文本身作注,童生没有疏注之别,起题必用圣人之言,字数控制在六百以内。

一个人或有可能灵光一现,作出一首好诗,但墨义考的是基本功,没法取巧,照这么看,自己不就是软柿子吗?

“哈哈哈~~”

刘挺带着笑,用力拍了拍王蠡的肩膀,连连点头,一副捡到宝的模样。

王蠡彻底无语,这人得多张狂,才能做出这种事?

张师傅拧了拧眉,对刘挺的张狂颇为不满,沉声道:“都坐好!”

“是!”

包括面孔还挂着残笑的刘挺,十人向张师傅齐齐施礼,于几前两两相对而坐。

王蠡的对面,是刘挺!

每人面前,都有笔墨纸砚,各自端坐,默不作声。

一阵脚步声传来,院长步入屋内,走上台阶,望向下面的十名学子,略一扫视,便道:“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

十二个大字,由院长口中喷出,散发出蒙蒙白光,又一分为五,悬浮在了五副几案上方。

十人不敢殆慢,拱手一礼,悉心思索。

墨义是现场比拼,要求用馆阁体书写,先写可以占先机,但是也会出现驴头不对马嘴的情况,被后写者反败为胜。

刘挺自觉成竹在胸,不急于落笔,只以看猎物般的眼神,看着对面的王蠡,他想看看王蠡会如何注解。

王蠡不会有刘挺那样的心态,琢磨着题目。

从字义上看,非常浅显,而整个大赵的科举,都不会给予猜题的可能,纯粹考校经义,以文气显现,比试的是对经文的理解,看谁更加贴近诸圣原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