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篇(2 / 2)

加入书签

寺外有卖香火的,不过我们没有卖,我们只是打算去看看而已。寺庙的游客不多,这倒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了,大概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吧。通往大殿的那条道路却是古色古香的,石砌的护栏上刻有龙纹和莲花,两旁长满了不知名的树木,整个寺院显得十分幽静。护栏外有一个卖水果的摊位,是一个小孩在照看着,我忍不住想和他说几句话。

“这石榴怎么卖的?”

“不知道。”他摇了摇头。

“那大枣呢?”我指着大枣问。

他又摇了摇头,干脆不回答我了。

“这是何首乌吗?”

他的表情依旧,很可爱。

我笑了,没有任何的嘲讽意味。“不知道你怎么卖啊小家伙?”我真怕他再回答我说不知道。

“我说替我爷爷看的,他在屋子里呢”他指着不远处的一栋小屋。

看他歪着头,我也做了一次小孩,和他一样歪着脑袋,然后给他摆摆手走了。

大殿里只有一个和尚,除了我们也没有别的游客了。不知为什么,在这里我走路竟小心起来了,是怕扰了神佛吗?既然它给予我一片清幽,那么我就应还它一次无声无扰的游览。

茱萸峰,神往。

茱萸峰,你究竟有着一副怎样的尊容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药王孙思邈在此炼药,大诗人王维作诗抒怀,真武帝苦志修行羽化而仙,我真想马上揭开它的面纱。

不过看美景总是不能操之过急的,若不经过一番辛苦就让我看到,那么我的心里或多或少肯定会有些失落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一定更有感觉。站在王维的石像下,又重读了一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慨颇深。太多的时候总是觉得诗远离了我们,现代人也不再诗意地生活了,大家追求的说钱,权,利。而在王维的石像下,我才知道,诗并未离开,它在于无意识中,在生命的最柔软部分。每走一段路程我都会驻足后望,歇脚的同时又看了身后美景,一举两得。

且行且赏,且行且珍惜,这样于我来说才是最好的旅游方式,不受羁绊,心随境变。身后青山点点,云雾缭绕,翠绿泛白。前面是几百人的队伍沿着水泥阶梯一字排开,前后呼应,整体迁移,宛如巨蛇,令人兴奋。走在阴林小道自然欢快愉悦,我想唱歌,又没那喉咙,只能对着空旷的山谷大叫两声,权当释放浊气。若王维再攀此峰恐怕已难再有落寞情怀,做出“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善感佳句。

一路上来还是比较顺利的,但在快到峰顶时难度颇大。我刚刚上了几步候回头看去,两腿不仅有些发软,那石阶的坡度几乎与下面的空地垂直,而且扶手的高度不超过一米,我突然觉得自己整个身体都是凌空在外的,一股凉意直窜后背!登上峰顶之后,对真武大帝的寺庙不太感兴趣,匆匆看后便走出去。扶栏远眺,有一点心悸之外又感到一阵阵的荡漾。

且让这自然之灵气纯净我的心,去除我自私狭隘的魔咒,做一回放逐心灵的神游。放眼望去,群峰似海浪,连绵不断,群峰在山雾间若隐若现,云雾缥缈,峰峦如浮在半空中,远处,是模糊的山,近处,是翻卷的云烟,人在云雾缭绕间愣怔,不知此身是人,是仙?悠悠然恍若仙境,欣欣然入牧尘心于物外,生平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

有人这样说到,做一个虔诚的朝觐者,敬畏大自然的杰作。我还不是一个好的朝觐者,或者根本就称不上是。但我有我自己独特但感觉,我惊叹大自然的神奇,我注重自己自身的感官。读它,懂它,带回一颗绿色的心灵,我想,我还做不到。我只是来过云台山,只是它无数读者中的一个,我还不懂它,更不用说让灵魂得到彻底的洗礼。

云台山归后的第一晚,照常理本该睡得特别香,却梦见自己还在云台山的怀抱里,我自己都有些惊愕了。

有些,怀念,云台山......<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