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I.3 大宅院(1 / 2)

加入书签

 我心血来潮,觉得可以找那位职业发展部的男生商量。他身上所散发出的强烈个人气息无疑包含了难以亲近的一面,脸上掠过的柔和却透露着与之矛盾的什么;无论这两面以何种形式杂糅,他都透着一股子不可多得的认真劲儿。这份特质不冲别人而吸引到了我,我便单方面地产生了一种连带感,希望他是值得信赖的同伴。思虑再三,我给他发了简短的消息询问能否一起吃饭,放下手机,克制不住大笑出来——我反倒约个男生时更显拘谨了。转天傍晚,我们面对面坐在学校的西餐餐厅里。他显然对我的邀请感到意外,为了缓解气氛,我半开玩笑地承认说是第一次见到有人那样看书。我又说知道约见仅有一次面识的人有些冒昧,不过这就像是路边的金子,看到了便没有放过的道理。他问是哪样。我答说在人堆中。他“啊”的应一声,随后苦笑。担心是被误解了意思,我又补上一句说是出于尊敬才提出来。他说明白,顿了顿,问我关于学生会有什么拿不准的。我答说算不上拿不准,只是想知道在内部人眼里是个怎样的集体,人们出于什么想法而加入。

“是个有一定实干精神的群体,里面几位核心成员促成过一些有益的合作。咱们本身是大校,中国人又不少,所以中国学生会的话语权不低,和驻洛杉矶大使馆往来密切。部门职能不同也有所区别。比如我们职发可能给部员提供求职接口,dennis的外联会有一些商界毕业生来挑合适的学生做内推。”他说这些的时候左右手中的刀叉时不时在半空中小幅滑动,像是伴随着平稳的语调在拉看不见的手风琴。

“听起来有些紧绷。”

“也不至于。应该说大部分成员加入都是为了交友,气氛还是比较轻松的。”

“steve,你为什么一开始没加入学校的大学生会呢?”

“因为这里能认识更多相似背景的留学生。”

“明白。那然后呢?”

“你是指什么?”

“就是认识他们以后......”我心想不用铺垫应该也不至于令他不快:“我是说会不会觉得国人待在一起,和当地学生脱节了?”

他将双手置于桌面,身体朝后靠上椅背,像是在打量我的表情,又像是陷入沉思。少顷,他开口道:“多少会是这样。你是为什么在担心这个问题?”

“不瞒你讲,我对抱团有些抵触。”

感受是可以道于他人的,但有适宜与否之分。眼前的男生皱起眉头,我方觉选错了对象;他似乎想要更理性、确切的东西。于是我少有地直白:“在大洋彼岸的国家做着和在国内一样的事情——我不认为这样对得起大几十万的学费。”

这一揽子当然也囊括steve,他眉心却反倒舒展了,重新沉下视线切着那透着几分红的牛排。

“你想要理想的东西,我觉得不是坏事。但像我大三了,之后毕业回国也好、留下来也罢,不可能从零开始去找工作。我可以和美国学生处得很好,但之后进公司申工作许可的时候能够靠谁去做内推、拿情报?”

他语气仍是平缓得沉稳,评价的调性却使我隐约不快。

“我理解你的意思,包括最后的求职导向。我是说总能达成一种协调吧?”

我几乎是一瞬间就在脑海中想到了这个词并脱口而出,连自己都感到震惊——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在我视野中的?它乍一看前后不搭边,像是某片密林道尽头浮现出的山洞,晦涩之风呼啸着涌进黝黑的入口,不知连通到何方。

“什么和什么协调?”

“个人发展之类和更多样化的留学生活。”

“我没有说过它们冲突。”

“那……”

我一时语塞了,本想找一个理念上的对象、一个敌人来质问,可我要质问什么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