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天地不仁(2 / 2)

加入书签

这些解释在那个时空大行其道,毕竟人的思想在不断进化完善,放在这个时空则极其劲爆,早前他便依此“忽悠”了辛弃疾、资哲一番,还别说,感觉倍棒。接下来的更棒:

“上面所举的两种句读不同的句子都是讲得通的。但按第一种来解释孔子的话,则与孔子的思想抵牾太甚。第二种虽略近孔子的思想,然此中‘可’义模糊,解释者也有不透彻之嫌。其实还有第三种句读方法。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种句读方法,由于对使的理解不同,又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把使当作‘被支使’、‘被使用’、‘被驱使’讲,即可译作‘老百姓,若可任使,就让他们听命;若不可任使,就让他们明理。’二是作‘使者’、‘出使’译,亦能讲得通,不过有点笔走偏锋了。翻译成:如果有人可以做使者,就应当授以特权,由他全权处理,不要过多的限制;如果他条件不具备,就应当告诉他,他有哪些方面不足,哪些地方应当改进。这样也说得通呀,不过就不是在讨论一般的原则性问题,而是在具体地讨论外交问题。”

一番组合拳下来,方月夕是彻底迷糊了,颠覆三观了呀。

冯过见好就收,没有继续使大招,事实上此十字名言还有诸多解释,貌似都站得住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只要观点能说得通,就能拥有一批支持者。讲真,这要换作那世的键盘侠,指定能把正的忽悠邪了,把奸人忽悠苶了,把过的挺好的小两口忽悠分别了,把一双好腿忽悠瘸了……

方月夕就被忽悠的邪门了,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灵魂三问,一问三不知。

冯过颇有成就感哪,这万一要是穿越回去,岂非就是一大谈资?简直可以吹嘘一辈子。哼,麾下五十万兵马的方某人被我成功洗脑了,就问牛不牛?还有谁?我话讲完,谁赞成,谁反对?

方月夕显然已进坑,都怪冯过讲的好有道理,唯有无言以对。

良久,他方回过神来,说:“对呀,百姓有什么不明白的,上位者就该清楚仔细的说与他们知晓,而非变本加厉的愚弄、驱使,这岂非正有悖于圣人之义?!”

咦,冯过感觉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也是哈,如此一来岂不是正好证明官府的不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皇帝是“天”,朝廷是“地”,百姓乃“刍狗”?愈描愈黑了。

沉默了片刻,他轻声道:“官府不仁的确不假,但……但若因而聚集百姓武装反抗,仓促之间与驱使百姓送死何异?毕竟,民众奋起反抗皆因心头一口怨气,未经训练,武器简少,拿拳头与官兵搏命么?”

这些话已然过界,但他心里猜到了对方的身份,也谈不上顾不顾忌,权当总结吧:“浙东方腊起事,啸聚数十万民众,开初攻城掠地无往不利,可结果呢?官兵一围,立即溃不成军……我想,许有七、八成是偷跑的吧?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他们所求的只是三餐一宿,若是要拿性命去换……这笔账谁都会算吧。”

“号称百万大军哪,说败就败了,所谓兵败如山倒莫过于此。据说叛……军兵败秀州后,杭州随即失守,叛军一度顺利的战争形势随之急转直下,此时尚有二十万残部跟随方腊退守至帮源洞,直到四月初四日,官军大队人马包围帮源洞,躲藏的起义军被斩杀七万余人,余者皆降,唯有方腊一家及方七佛、王寅区区数十人逃出,不知所踪。”

冯过轻声叹息:“十万原本是老实巴交的穷苦民众哪,就这样送了性命,值么?若是能重来,他们还能加入摩尼教相信‘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都说朝廷愚弄百姓,这圣公何尝不是如此。到头来,受苦受难的始终都是穷苦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方月夕听罢,久久未曾出声,最终化为一声叹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