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零章:长安,国子监(2 / 2)
儒学经过汉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家法各异,流派众多。在汉代有今文古文之争,家法师法之别。东汉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体系。三国两晋,王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的分离,而有南学与北学的纷争。至于儒学内部群经异说,诸师异论,更不下数十百千。纷纷攘攘,至有互为水火之势。五经越解越暗,圣学越讲越糊涂,十分不利于儒学的经世致用和发扬光大。在中国历史上,继承汉学风格,完成解决儒学内部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之争,巩固儒学壁垒这一统一工程的巨匠,便是唐初大儒――孔颖达。
林毅初见孔颖达,微胖,胡子近一尺长,一脸儒雅之气。林毅绞尽脑汁回忆有关孔颖达的信息,终于想起一点,在哪里看到过,孔颖达是孔子后代。
对于孔子的后人,林毅还是很尊重的。
孔颖达现年65岁,对于林毅来访,并没太多在意。谈不上尊敬,也谈不上反感。只是出于礼节,出面热情接待。
同时出面的还有两位司业,这两位可是打心眼里看不上林毅,心里很不服气。
凭什么一下就成为和国子监相同的身份?还不是靠奇巧淫计忽悠的。自诩满腹经纶的他们两人当然不能理解。
林毅在孔颖达等人的陪同下,首先拜祭了孔庙。
这座庙不是一般的府城地方学府庙堂,它的身上有至贵至高“血统”。当然,作为官办孔庙,它也不同于曲阜孔氏家庙。
在唐朝国子监设立孔庙之前,有史可循的中国皇家孔庙有东晋建康国子学中的孔庙、北魏平城设于中书省的孔庙、北魏洛阳太学中的孔庙、北齐邺城太学的孔庙、隋朝大业年间设立的太学孔庙等。然而,这些孔庙都没有传承下来,随着历史烟云而随风飘散走了。
孔夫子是读书人心中的圣人,进出者都要在孔夫子像前行礼,行礼前要整理衣冠,要庄重整洁。
入乡随俗,林毅也不例外。
随后参观国子监,只见学舍一栋挨一栋,一眼看不到边。国子监如此宏大,这是林毅没有想到的。
高祖下旨建国子监,当时规模不大,只有四百多人,都是官员子弟。后李世民时期,增设学舍一千二百多间,规模宏大,不亚于后世著名的高校。百姓庶民可以任才学进入国子监求学,广开了才路,这也是唐朝昌盛的原因之一。
首先参观的是书学馆,里面各类书法尽有。林毅看不懂,只觉得个个都像精品,不免露出羡慕之色。
二位司业希望林毅交流一下,林毅婉言拒绝了。二人心里一阵得意。
接着要去的是经常馆,林毅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