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后院起火1(1 / 2)

加入书签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1648年,注定是个热闹的日子,正当多尔衮干掉了豪格,沾沾自喜的时候,出事了。

当然根据朱由榔那副德行来看,肯定不是永历政权闹出了事情,问题是出在大清朝占领区。而且不是一个地方出事,几个地方同时出事了!。

说起来,这个事情的根源还怪不得大清朝,主要根源在南明小朝廷。一是由于南明小朝廷太过腐朽,导致清军进军速度太快,对很多地区来不及消化,另外一个就是南明小朝廷投降的人太多,最后搞得分赃不均。

第一个地方是江西,第二个地方是广东,但这两个地方离北京太远,出了事情慢慢平定就成,最让多尔衮头疼的是第三个地方山西。

我们一个一个讲。首先说江西,清军江西提督金声桓,突然反清复明。说起来,这个问题倒不是永历政权搞策反,坏在投降的人太多这个问题上。

所以清军对于投降的汉人分为四个档次:

第一档,清军入关之前,那个地方纯属苦寒之地,要让人投降,就是对于一个小举人,可能也得搭上个把公主才能把人吸引过来。在入关之前投降的汉人,那就是香饽饽,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无一不是多尔衮的智囊团,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那都是位高权重的开路先锋。吴三桂打开山海关也可算在这一档。

第二档,进北京之后。由于这个时候刚刚到北京立足,为了拉拢人心,颁布了很多制度,如果这个时候投降,那基本都能官复原职。基本上待遇也是相当不错的。最高能当上部级干部。

第三档,打进南京的前后投诚的,由于投降的人实在太多,也就只能将就着安排安排了,反正属于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比如说钱谦益等等,能当个厅级干部就要烧高香了,:“皇上到,造册一本送部,或用,或不用,或更调,听部为之。”

然而,没有过多久,李成栋就发现永历朝廷从上到下各种窃权弄私,完全没有任何原则性。李成栋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好不容易浪子回头了,结果发现,投靠的南明乌烟瘴气的程度令人发指!

尽管对永历感到灰心丧气,但是开工没有回头箭,没办法,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永历皇帝啥都没干,却莫名其妙地迎来了所谓的“中兴”。

但是这种中兴注定了不能长久这很好理解,虽然有了地盘,但是南明压根就没有一个人能统筹全局,这个时代的一类人物只有一个,多尔衮。到现在南明连第二类的人物几乎都没有,即使有个别,也都搞在党争倾轧中无法自拔。

所以永历能给的支持几乎没有,如果要搞点窃权弄私,十个有十个在行,如果要搞北伐恢复河山,那是抓瞎。首先也没这个胆子,其次也没有这个水平。

于是虽然江西和广东易帜了,但是下一步怎么办,金声桓和李成栋完全没有接到任何指示。

没指示,那只能自己干。问题是,金声桓李成栋当个先锋还行,让他们统筹安排,那就太强人所难了。这两个哥们都是大老粗出生(一个世代为将,一个是农民军出生),你制定出目标让他们上,那是可以的。让他们自己决定怎么干,那是不现实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