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0章 两年之约(2 / 2)

加入书签

罗成忙还以一礼,道:“能成为孟孙兄的知交好友亦是应龙平生之大幸。望你我二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携手共勉。为孟孙兄师应龙愧不敢当。”

“应龙兄虽年不及弱冠,然以孟孙对应龙兄所展露之才学的了解,为一代愽学大家已是实至名归。今日与应龙兄相识后,孟孙深觉应龙兄远比传闻更具才学,不仅如此,应龙兄所表露出的心胸气度,晧然正气更是当今天下那些所谓名士无可比拟,自惭形秽。孟孙折服。”张宾说到这,见罗成又要说话,便一摆手阻止道:“应龙兄无须再谦逊。吾等也不再说这些,孟孙尚有事請教。”

罗成也不再纠缠,也不说话,只是冲张宾一拱手后以询问的目光注视着张宾,等待他的问题。

“应龙兄既已洞悉当今司马家气数将尽,天下大乱之势迫在眉睫,原大地逐鹿之局已是必然,孟孙想知道应龙兄有何打算?”

“正如孟孙兄所言,天下大乱之势已难以避免。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乱世,便意味着生灵涂炭,意味着百姓的血泪。应龙虽仅为一荒僻之地的小庄园庄主,却也不会无动于衷,坐视不理,吾将为救百姓于水火而倾尽全力。不论以何种手段!”

罗成语调虽极为平缓,但孟孙却从明显地感到了一丝决绝和一股霸气。

“如此看来,应龙兄显然是早已有所筹谋了?不过,以应龙兄所处之地来看,称霸一方进而一统南方尚可,若想逐鹿原,一统天下,似乎略显不利。”

“孟孙兄之意是指自古以来一统天下者非北方豪雄莫属?”

“不是吗?秦灭六国乃源起今雍秦之地,向东南,施以远交近攻,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一统天下。其时,地处江南的楚国,位居东部的齐国不可谓无逐鹿天下的实力,然,最终亦为秦灭;汉高祖与楚霸王,前者取关,后者取楚,最后汉高祖起兵于关,入赵后灭楚于乌江;三国之争时,前有蜀之诸葛亮七出祁山北伐魏不果含恨而去,后有司马自北向南灭蜀、吴而平定天下。相信应龙兄断不会以为这些皆属偶然或侥幸耳。”

“那么,孟孙兄认为何以会如此呢?”罗成置可否继续问道。

“不外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于南北均可不计。然地利与人和,则北地大大占先。先言地利,其一,北地地势开阔平坦易于聚集大军训练征战,且利于骑马和使用战车,南方在此方面先天不足;其二,北地物产丰饶,铜铁之利亦远胜南方;其三,自古以来连番大战,不仅令北地遍布军亊重镇、坚固城池及关隘,易守难攻,且令北地多善战将士。而南方则少经战火,不仅城池关隘之坚固难与北地相较,亦乏能征贯战之勇士。再说人和,其一,天下四之三的人口聚于北地,兵源充裕;其二,因地理天气使然,北地人不仅体格较南方人强壮且性慓悍,耐寒耐苦,能承受长期征战之艰辛,此亦南人所不及也。故,以南方为根基,征南人为士欲征服北地一统天下难矣!”

罗成暗赞:果然厉害!不塊为历史上著名谋士!张宾分析这些与罗成在后世接触的有关资料竟然相差无几!

“孟孙兄高见!应龙叹服!实不相瞒,应龙心亦有此虑。不过,应龙认为任何亊都会有例外。应龙身居南方既已是无可改变的亊实,亦深知在乱世来临之时,由于先天不足,想有番做为必异常艰难,但应龙不会因此而退缩!更何况俗语有云:亊在人为。应龙相信,只要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权衡利弊,极力扬长避短,并非不能有所做为!”罗成胸有成竹道。

张宾见罗成如此,不禁认真地审视了罗成一眼,但见罗成并无一丝信口开河、夸夸其谈之意时,不免心大疑:罗成凭什么如此信心十足?他眼前忽然又浮现出几名特行队队员奇特的军礼和慓悍的英姿……

張宾又不便冒昧地追根究底,只好对罗成道:“应龙兄所言亦不无道理。孟孙亦深信应龙兄已有筹谋,望应龙兄在即至的乱世能大展宏图。孟孙明日将与应龙兄暂别,继续游历。不过,孟孙会时时关注应龙兄。或许机缘一到,孟孙会再次与应龙兄相逢。”

罗成明白张宾是尚要从旁观察,他也认为没必要眼下便猴急地招揽张宾,因为:一是记得历史上張宾所认的明主石勒如今大概还是一名被贩卖的胡奴,能让张宾发觉起码还要好几年时间;二是自己的名望目前还仅限于会些奇巧淫技、奇奇曲的奇人而已,还不足以令这位热衷建功立业的谋略大才信服。

“不如应龙今日与孟孙兄约定,倘若应龙两年内侥幸在北地某处立足,孟孙兄便来向应龙道贺并再论天下大势如何?”罗成微笑着向张宾提议。

张宾一听此言,心不由为之大振,朗声道:“孟孙翘首以盼!”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