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解决制造问题的人(1 / 2)

加入书签

 魏忠贤去而复返,皇帝看了圣旨没问题,用了印,送去内阁。</p>

“今日有什么重要的奏折?”朱由检问道。</p>

“爷,袁崇焕不满孙承宗督师辽东,不愿奉诏。”王体乾说道。</p>

“直娘贼,给脸不要脸,以为国朝离了他就不转了?”朱由检怒了。</p>

非得把你送去辽东,然而一个颜面扫地一个脑袋扫地吗?</p>

深吸一口气平息了情绪,朱由检打开奏折,只见啰里啰嗦一大堆,就一句“臣病体沉重,难以奉诏”有用。</p>

其实还是不满意皇帝的安排,或者就是对皇帝不满。</p>

也正常,但凡有脾气的都看不上皇帝的所作所为吧。</p>

皇帝也是有脾气的,既然袁崇焕傲娇,那就晾一晾。</p>

“去问问孙承宗,能不能让赵率教为宣大总督。”朱由检说道。</p>

“万岁爷,只怕朝中非议。”魏忠贤不得不承认,皇帝过于刚愎了。</p>

赵率教确实能打,功劳卓著,然而是武进士出身。</p>

此时不比国朝之初,勋贵武将无法无天,现在可是文贵武贱,总督之类的官职都是文臣专属。</p>

与其等皇帝圣旨被封驳,不如提前劝一劝。</p>

不听不听,王八念经!朱由检说道:“谁有意见就撤掉,解决不了问题,还解决不了制造问题的人?</p>

先派人去问一问孙承宗和赵率教本人的意见,再让内阁想办法令地方配合。</p>

赵率教不去,就让杨肇基去,朕就不信了,能打的武臣还比不了文臣。”</p>

杨肇基是世袭武官,同样能打,天启二年,山东徐鸿儒领白莲教造反,便是他任山东总兵平了叛乱。</p>

如今,杨肇基已经是锦衣卫千户,授五花封诰,左都督,大将军,出任总督毫无问题。</p>

“再派人去看看沈有容,若其身体尚可,召回京城,出任兵部侍郎。</p>

朕就不信了,能打仗的不能管打仗的事情,什么毛病!”朱由检补充道。</p>

沈有容同样是个能打的,三次出海,两次打倭寇保卫东番大岛,一次打东印度公司保卫了澎湖列岛,按照功劳,进兵部侍郎毫无问题。</p>

问题还是文官反对啊。</p>

即便中枢通过任命,恐怕地方也会各种拖后腿,说不定就把杨肇基给坑了。</p>

魏忠贤咧了咧嘴,想劝又不知道怎么劝。</p>

皇帝明显被袁崇焕激怒了,非要跟文臣怄气呢。</p>

虽说这是好事,但是操作起来太麻烦。</p>

朱由检其实没那么生气。</p>

提升武将地位很重要,却没那么急迫,而且这第一个坑,总要有人去踩的。</p>

就算杨肇基没站住,最起码“只有文官督抚地方”的惯例被打破,以后武将坐镇一方就很容易。</p>

最重要的是,不趁着阉党把持朝政的时候提拔,恐怕以后说服中枢都要废一大把劲。</p>

充分利用一下九千岁的剩余价值吧。</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