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蔡京:老夫与皇子朴乃忘年之交(1 / 2)

加入书签

 解忧亭临湖而建,四周苍翠松柏掩映。</p>

赵朴凭栏而坐,身后湖面波光粼粼。</p>

湖风习习,带来一股清凉水汽。</p>

“老太师这后苑,宛如仙境啊~”</p>

赵朴发自真心地赞美一声。</p>

如果在太平盛世,蔡家老宅就是赵朴梦中情宅的模版,绞尽脑汁拿脚趾头,也得抠出一座来。</p>

可惜,不管他再怎么羡慕,心底总有一个声音告诉他,现在还不到享受的时候!</p>

若不逆天改命,阻挡浩劫,一切都将是梦幻泡影!</p>

蔡京双手拄着拐杖,屁股下垫着软垫。</p>

美婢为他披上一件薄绒氅衣,摆动纤腰款款告退。</p>

二蔡当着老父亲面,乖巧得像两个童子。</p>

蔡翛烹茶,蔡绦摆棋盘。</p>

蔡京一双浑浊老眼微眯,打量面前的年轻人。</p>

同样在解忧亭,数年前他曾经招待过郓王赵楷。</p>

当时郓王府新建,赵楷觉得后苑布景不如意,正愁如何改建。</p>

到蔡家老宅转悠一圈,赵楷深深为老宅美景所吸引,回去后就照着蔡家老宅改建王府后苑。</p>

蔡京清楚记得,当时郓王赵楷坐在解忧亭里,欣赏湖畔风景时,神情言语尽是毫不掩饰的欣赏和羡慕。</p>

而今日年纪更小些的赵朴,坐在解忧亭里,表现完全不一样。</p>

从容、镇静、自信、落落大方。</p>

这湖畔景致在东京城独一无二,却难以让他的目光过多停留。</p>

看得出,他的心思并不在这些美景之上。</p>

蔡京有极高艺术素养,对自己亲手设计的后苑布景绝对自信。</p>

可惜,却难以吸引一名年轻人的注意力?</p>

究竟是什么,让他在最喜享乐、嬉戏的年纪,沉稳得如同一位经历世事沉浮的暮年老人?</p>

蔡京对面前的年轻人充满浓厚兴趣。</p>

“老夫拙作,就连几个儿孙都背不全,雍国公却能了熟于心......</p>

呵呵,雍国公有心了。</p>

不过想见老夫,无需这般麻烦,下次直接叫家仆通传一声,老夫扫榻以待。”</p>

蔡京淡笑道。</p>

他的声音缺乏中气,很符合一位老人大病初愈的表现。</p>

赵朴莞尔一笑,蔡家父子都认为他是有备而来。</p>

否则,不可能对一首并不出名的诗作张口即来。</p>

蔡家父子很自然的想到,这是赵朴用来拜见蔡京的敲门砖。</p>

“如果我说,今日并未想到能拜见老太师,诵诗也只是临时起意,不知老太师信不信?”赵朴道。</p>

蔡绦撇撇嘴,明显不信。</p>

蔡翛笑着摇摇头,将信将疑。</p>

蔡京捻着须,略作沉吟:“如此说来,今日解忧亭相见,便是缘分?”</p>

赵朴抚掌而笑:“老太师说得妙,正是缘分!”</p>

蔡京的诗作在后世并不出名,他当然不可能刻意去读。</p>

穿越后,赵朴知道总有一日,自己会跟这些历史名人打交道。</p>

为多多了解他们,让王保找来相关资料,详细了解他们的过往经历,思想性格。</p>

个人文章诗词反映思想认知,赵朴没少钻研。</p>

那篇《送蔡攸征燕》,就能很好地反应,当时蔡京的政治主张。</p>

蔡京饶有兴趣地问道:“雍国公所说‘出山良机’,该作何解?”</p>

赵朴反问道:“老太师如何看今日大宋局面?”</p>

蔡京又反问道:“你觉得老夫会如何看?”</p>

赵朴想了想,“边备不整,外患深重。国帑空虚,百姓生怨。</p>

内忧外患,危如累卵!”</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