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蔡京:老夫与皇子朴乃忘年之交(2 / 2)

加入书签

蔡翛正在倒茶,听到这话不小心碰翻碗碟,茶水泼洒桌面,急忙拿帕子擦拭,还不忘惊讶地看了赵朴一眼。</p>

蔡绦本想说什么,见老父亲脸色沉寂,咽咽唾沫不敢插话。</p>

“老夫为何会这般看待时局?”蔡京默然片刻,忽地问。</p>

赵朴笑道:“宣和二年,老太师罢相,朝廷给出的理由是,老太师年事已高,该当休养。</p>

可实情是,当时的副宰王黼,与童贯合谋,极力推动联金灭辽。</p>

老太师当年反对与金国海上结盟,自然也反对背弃百年盟约,北伐燕京。</p>

可惜父皇在王黼、童贯等人鼓动下,坚持推行伐辽。</p>

为实现此国策,才更换王黼上位。”</p>

顿了顿,赵朴瞟了三人一眼。</p>

蔡京拄着拐杖,微眯眼,一副老态龙钟样。</p>

二蔡听得入神,直勾勾盯着他。</p>

赵朴抿口茶,又道:“想必老太师早有预见,灭辽之后,大宋与金国疆域接壤,从盟友变成邻居、对手,关系微妙。</p>

一不小心,平衡打破,一场凶险大战或许难以避免。</p>

灭掉一个和平相处百余年的老邻居,换来一个凶残暴虐的新邻居。</p>

这笔账怎么算,大宋都亏得厉害。</p>

老太师主政多年,是天底下最会算账之人。</p>

这笔糊涂账,自然算得清。”</p>

蔡京笑眯眯地道:“所以你认为,这便是老夫谋求复相的理由?”</p>

赵朴坦然点头,肃穆揖礼:“辽国既灭,燕京已归,王黼的使命算是完成了。</p>

伐辽两年,打得国帑空虚,赋税屡屡加重,百姓苦不堪言。</p>

河北民生凋敝,百废待兴,东南诸路经历方腊之乱,损伤元气,也该施以仁政养民。</p>

这些烂摊子,王黼无能为力,还得老太师出面收拾。</p>

父皇也急需老太师出马,为国家筹措钱款。</p>

老太师乃股肱栋梁,社稷支柱,值此危难之际,舍老太师再无人矣!”</p>

一顶顶大高帽往蔡京脑袋扣,听得蔡翛、蔡绦热血沸腾。</p>

他们几乎生出一种错觉,这大宋江山,没有老父亲、没有蔡家,根本玩不转!</p>

蔡京则不为所动,像一头衰老的猛虎,懒洋洋地晒太阳打盹儿。</p>

赵朴喝口茶润润嗓,又轻笑道:“另外,老太师年届耄耋,也得为蔡家、为后世儿孙考虑!</p>

趁着复相机会,好好提携后辈,调教一位能够继续执掌蔡家、辅佐父皇的新任家主......”</p>

蔡京昏黄老眼猛然迸射厉芒,宛如刀锋一样直刺赵朴内心!</p>

霎时间,赵朴只觉浑身起了一层白毛汗,有种被恶虎窥伺之感。</p>

他知道,自己又猜中了!</p>

这或许才是蔡京复相的真正原因!</p>

趁自己还有一口气,为蔡家铺路,完美交接家族富贵!</p>

蔡翛、蔡绦不约而同地看向对方,目光短暂交错,彼此之间多了些提防、疏远。</p>

蔡京话锋一转,淡淡道:“你以复相为理由,劝说老夫出面,最终目的还是助你救出陈东!”</p>

赵朴正色道:“王黼如今已是骑虎难下,不得已才指派刘氏父子对陈东下手!</p>

王黼必定预料不到,此事会惹得老太师亲自出面,所以才有恃无恐。</p>

老太师若不露面,反而正中下怀。</p>

老太师露面,打对方措手不及,还能在太学生里博得口碑,何乐不为?”</p>

蔡京沉默片刻,忽地捻须大笑。</p>

那笑声却充斥一股迟暮之气。</p>

“有趣!当真有趣!”蔡京手中拐杖咚咚敲击地面。</p>

赵朴笑而不语,满面笃定,心里却还是有些打鼓。</p>

蔡老头是成精的狐狸,想看穿他内心想法,难度着实不小。</p>

“请雍国公到前厅稍候,待老夫更衣,随你走一遭!”</p>

蔡京站起身。</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