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一六三一年(1 / 2)

加入书签

 这样的酒楼,杂货铺等产业并不只在七宝一地,崇明县城,华亭县城,刘家港,吴淞镇,甚至宁波,杭州和苏州等地也逐渐地开设起了这样的产业。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以崇明为中心,慢慢地把触角不断向江南各处延伸。

同时,在现代,黄复华在自家小区门口盘下了一个规模不大的小酒家。这酒家请的三个重要员工,一个大堂经理,一个收银管账的,还有一个主厨,这三人除了工资比附近的高出一成之外,还依次能得到纯利润的15%,10%,10%作为奖金,另外15%平分作为其他员工的奖金。黄复华除了50%的纯利,由于还负责购买土鸡蛋和野生鱼类(这块也是纯利),这样一年稳稳地就能有三十多万的收入。

这个小酒家除了特别注意卫生,还把食用油的大超市小票逐一公示,黄复华从大明带回来的土鸡蛋和野生鱼类味道好又价格实惠,加上员工们利益均沾,工作卖力,生意逐渐红火。黄复华每天只是早晚到店里交付土鸡蛋和鱼类,核对账目,白天就说是亲自去农村里收购些食材和淘换古玩,其实是一个人去时空旅行。

这样一来,在现代的一切都不引人怀疑了。

三月十日,第一届黄家寨学徒班毕业了,除了曾负责买官的黄大山,和七宝如家酒楼掌柜刘桂芳之外,还有48人,他们的名单如下:曾敏学,袁道,马珍,赵鉴,董堂,江大经,贾冲,靳智,宋铎,李梅,黄通,吴习,韩受爵,陈布,王仲玠,李安国,王辂,黄子静,王松,闵道生,姚阶,郭邦宪,李洋,李锦,施炫,吴正己,周徽,彭梦祥,高灿,黄炜,吴谱,潘时键,黄邰,曹从质,沈载庸,张思义,陆炫,李果,卢可久,谢天眷,阎汝乾,程元化,张兆元,黄维中,刘凤翔,顾汝为,杨松,乔迁。这一批人的毕业,极大地丰富了黄复华的人手。

黄大山和曾敏学两人,聪明过人,黄复华让他们俩,跟随左右,一边继续学习更深入的知识,一边做个上情下达之人。袁道,马珍,赵鉴三人,成为第二届及之后学徒班的老师,黄复华的大量精力从此从教育事业里解放了出来。江大经,董堂,贾冲,靳智,宋铎,这五个人成为了研究员,专门根据黄复华的指点,从事各种实验研究工作。

刘桂芳,和李梅,黄通,吴习,韩受爵,陈布,王仲玠,李安国,王辂,黄子静,这十个人成为黄复华商业帝国里的重要角色,分在各地掌管酒楼,店铺。

王松,闵道生,姚阶,郭邦宪,李洋,李锦,施炫,吴正己,周徽,彭梦祥,这十个人或学习四书五经,或拜师学医,“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高灿,黄炜,吴谱,潘时键等剩下的二十人,或在军中行走,或出任各地黄氏农庄的负责人。

这一年,从三月到五月,先后在七宝,崇明和刘家港开设如家酒楼,每个酒楼日均流水达五百两以上,三店每月可获利两万多两。

各地杂货铺五间,出售摆钟,活塞提水器,玻璃制品,火柴等新奇物件,每店月盈利达两千两之上,总计每月也可获利一万多两。

还有食品水果铺十余间,主营罐头食品和时鲜水果。这些店加起来,平均每月也可获利万两。

这个时候的水果,价格不低,《宛署杂记》记载的水果价格如下:樱桃二斤八两,价一钱二分五厘;黄瓜八十根,价八钱;杏子五斤,价二钱五分;五月分,李子五斤,价二钱;桃子五斤,价二钱;六月分,西瓜十五个,价一两五钱;七月分,梨十斤,价五钱;鲜枣十斤,价五钱;葡萄十斤,价五钱。

黄复华利用乙烯和“乙烯利”这些催熟手段,在香蕉的成熟季节,从广东,福建那边组织运来青香蕉十多船次,共计五百余吨,以每斤三分的价格行销江南,一举获利两万余两白银,同时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种味美价平的水果。

我国南部是香蕉的原产地之一,有二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庄子》(公元前369年后)和屈原(公元前343~277年)的《九歌》已记载有香蕉用作纺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