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书房密议(1 / 2)

加入书签

 崇祯六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正一品南京右都督张府的书房。

此时,一个锦衣卫副千户单膝跪地,对着书桌后身着便服的一个充满儒雅气息的中年行了一个军中之礼:“卑职杨彪,参见都督大人。”

南京五军大都督府的正一品右都督,张可大赶紧从座位上起身,疾步从书桌后面转出来,走到杨彪跟前,用双手扶起跟前这位自己以前任职锦衣卫时候的得力干将,微笑着说:“快快请起。杨彪,如今你是替皇上办事的人,我也早就和你没有了直接的隶属关系,这回更是我腆着脸求着如今的指挥使派让你帮我办事。你就不必这么多礼了。”

自从成功守住了登州,张可大就改变了历史上自尽太平楼的悲惨命运,带着他那个娇艳如花的陈氏小妾离开了登州,前往南京上任他的大都督一职。

名义上张可大已经是武官中的正一品,品级升无可升,实际上五军都督府到了明末形同虚设,没有太大的实权。就是他实际掌握的两营皇帝亲军,也就是顶着一个御林军的名头,花着大批的银子养了一些世家子弟而已。真正的皇帝亲军是在北京的天子禁旅,由简应元、周遇吉、黄得功等训练成,分为龙骧左、龙骧右、武骧左、武骧右四营,由崇祯亲信的家奴,大小太监们掌握着。

张可大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又是军中世家出身,本人文才不错,儒将风范展露无遗。自从南京上任以后,一方面张可大勇于任事,把归在他名下的两营皇帝亲军训练得有模有样。另一方面,他做事也不是那么刻板,适当地吃些空饷,对看到的各种军中弊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颇懂得做些赚钱的营生,再结交权贵和各色人等,在原本就有基础的南京城里混得风生水起。

张可大安定下来之后,就想到了那个登州时候那个神通广大的商人。一开始的时候,他先后派了自己的几批亲随前往崇明打探。可惜,这些人对于这种特务性质的活动实在是不在行,每回都打探不出什么太有价值的消息,回报张可大的都是一些明面上的事情,自然看不出什么异常。

然而,逐渐地,类似公务员考试,发行八股,元宵节虏寇归降等等一系列重大的事情,也传到了张可大这个消息灵通人士的耳朵里。作为以前的南京锦衣卫头头,他自然觉察出了其中不对劲的地方。于是,他就联系了以前任职锦衣卫时候的得力老手下,现在的锦衣卫副千户杨彪,潜入崇明侦察情况。

见礼之后,杨彪开始汇报他的见闻。

“卑职这次前往崇明,就以南京城中一名军中行走的商人为名,在崇明岛上待了两个多月。其间,借着做生意,考察商机的名义,多次实地查探了港口,衙门,茶馆酒肆等地。多番留心之下,确实发现了这个人的许多可疑行迹。”

“黄复华此人利用诸多手段,已经确实地操控崇明等地的实际民政和军事大权。如今,当地的无知小民们已经只知有此人,而不知有圣上。甚至,一干人等去衙门办事,一应文书盖了我大明的官印之后,仍不放心,必要盖上黄氏门下的‘椭圆印章’才好。如今民间已有俗语流传,‘盖椭印,方妥贴’。”

说到这里,杨彪从怀中掏出了一打纸张,很快地从中找出一张,递给了张可大。

“都督,请看。这就是那个人叫手下每月分两期向所有百姓发售的物事,他们都把它叫做报纸。每一份仅需要一文铜钱。”

张可大接过这张纸,只见这张中间折了一折,剩下的这一半大小的纸张还有如同两个巴掌合在一起的大小,纸张上印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字儿。很特别的一点,就是这字明显是横向排版的,和如今通行的竖向排版大为不同。首先映入他眼睑的,是这么一段大字,几乎占了两分之一的版面:

“玉溪烟草总掌柜黄涛携全体伙计向广大人民真诚问候!”

这底下还有好几行小一些的字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