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万彻之怒(1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席地坐在临湖殿大殿中央,听躬身站在面前的尉迟恭复述陈叔达所述敕旨,面色淡然不喜不怒。听毕多时方叹了一口气,喃喃道:“此番可是把父皇气得不轻了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既然陈公如此述旨,那我们奉敕就是了。”

站立在一旁的侯君集皱眉道:“陈相裴相虽如此说,毕竟未经皇上亲口允准,殿下若不能于此时趁热打铁登上大宝,恐怕还会生出诸多波折。皇上正值春秋鼎盛,身子骨也还硬朗,我们血溅宫门,冒天下之大不韪,才换来了这么一个东宫太子的位子,未免有些太不值了。”

李世民微微一笑:“毕竟江山社稷为重,一个皇帝的虚名值得什么?”

侯君集肃容道:“大王差矣,名不正则言不顺,此刻不要说朝野,就是宗室之内,有多少人以为大王得位不正?虽说建成、元吉均已伏诛,陛下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然则经过这件事情,父子之间毕竟生了隔阂芥蒂。虽说大王名义上可代皇上处断军政庶务,这权力毕竟也还是皇上授的,能予之便能取之,今日一道敕书可以授权于大王,明日再道敕书便可将大王手中的权柄剥得干干净净。太子虽是储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则毕竟不是君临天下的国主,有些事情终归不大方便。”

李世民看了侯君集一眼,嘴角浮现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缓缓道:“君集,事分缓急,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事情当急,做起来便刻不容缓;有些事情当缓,则欲速不达。入主东宫总揽朝政,已经是我们往前迈出的一大步了,其他的事情,尽自不妨从长计议,父皇虽说今日恼了我,却绝非不明事理之人,有些事情,还要慢慢地来,火候不到,终归是不成的。”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你虑得也不为无理你下,我现在就向朝廷三省六部九寺十六卫御史台及天下道郡州县发出第一道太子令”

侯君集急忙自一旁取出笔墨和空白帛书,端坐下来提笔静听。

李世民沉思良久,缓缓说道:“裴寂为开国重臣,功在国家,而今年老力衰,数请辞尚书省职,朝廷体恤老臣,允其致仕,着免去裴寂尚书左仆射之职,以司空侍驾京师,其魏公爵位除长子承袭外,可在诸子当中再择一人,朝廷封为郡公。所遗尚书左仆射之职,由原右仆射萧瑀领,封德彝以中书令进尚书右仆射,与萧瑀同领尚书省。原中书令杨恭仁免职,另行委任。原侍中宇文士及任中书令,原天策长史房玄龄任中书令,高士廉守侍中,与陈叔达共掌门下省。”

侯君集文采远逊房玄龄,此刻听着秦王述说,笔下不停,却实录。

书毕,他抬头笑道:“大王睿断,如此朝局并无大的更动,三省实权又牢牢控在大王手中,果是两全其美之法”

李世民笑了笑,正欲说话,却见常何急急忙忙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

秦王脸上登时变色,他猛地站了起来,声调颤抖地问道:“出什么事了?”

常何喘着粗气道:“大王,情况不妙,东宫和齐府的兵没有乱,李承明和冯立还堵在玄武门外,薛万彻和谢叔方去向不明。”

常何话音刚落秦叔宝也急急忙忙地跑进来道:“大王,宁远将军张辅不知道怎么得了皇帝被困在龙舟的消息,现在正在煽动南衙禁军将领,企图要劫持皇帝。”

李世民额头上渗出了一层层的冷汗,神色阴晴不定,双拳紧紧攥着道:“看来郑文信那没有得手,薛万彻和谢叔方一定是去调兵和围攻天策府去了。我们这里总共只有两百人马,宫里的禁军和宿卫现在还不可靠,薛万彻胆识过人张士贵恐怕不是他的对手,东宫六率赶来就麻烦了常何你手下有多少可靠的人?”

“玄武门外现在怎么样了?”他看着常何问道。

“大王麾下的士卒基本已经死伤殆尽了,高士廉被楚王手下的一个神箭手射死了。末将手下现在可用的大概有两千人。”常何答道。

李世民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刘弘基现在肯助一臂之力就好了”

这时站在一侧的尉迟恭突然发话道:“大王,不如让某家带五十人杀出玄武门去找刘弘基吧”

李世民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就这么办吧京师如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不能再这么乱下去了,刘弘基现在应该在淮安王叔的府上。你立即携我的手令杀出玄武门赶往淮安王府,命令刘弘基发兵平叛,我们必须控制长安局面,否则就算我们赢了这个回合,朝廷也将元气大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