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2 / 2)
严向东的工程队,之前还只是小打小闹地装修一下民宅,偶尔参与六层楼地民居工房建设。现在一下子扩充了几十倍的人手,同时进行着两个工地的施工:浦西的住宅区,浦东的厂区。
建筑工程公司的投资,都在设备费用上。普通地民工好找,再花点钱,有技术有经验地现场施工也不难请,但设备购买却是需要真金白银的。
姜斌看好未来几十年地房地产业,自己掌握一家建筑公司也是必须的。和江南家合作的这家服装厂,与其说他在服装业深入一脚,还不如说是在房产建筑行业开个头,练练手。
用姜克俭的名义,在江苏的“知青”基地注册了一家建筑公司,资质不高,现在只有三级。不过用来建设六层民用住宅和工业建筑的标准厂房已经足够了。建筑公司的名字是“江东建筑”。
姜斌准备了一千万资金给这家建筑公司,现在还只用了几百万。资质也不是凭空就能用钱堆起来,除了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证书,还要公司本身的施工资历,一级级大大小小的建筑物累积,有一定的年限和施工经验后,才被社认可。大的工程可不是光看看营业执照上面的注册资金和施工项目就能拉到的。
严向东带着他的施工队加入了公司,成为江东建筑的第一工程大队。姜斌和他签了一份协议,允许他以公司名义外接工程,自行施工。施工的进程中需要有公司指定的监人在场,施工中,甲方预付款项、乙方带资进场、甲方追加款项、最终结算款项,都由公司财务部门经手。严向东不需要准备一分钱,连他手下的民工工资伙食都由公司安排支付,只需要带好队伍。施工结束后,利润和公司五五分帐。
对严向东来说,这也是起步的一个机。如果做好了,等队伍越来越庞大,原始资本积累越来越多,他也就能自己开一个建筑公司。当然这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
现在的状况,他已经很满意。每天都亲自混在建筑工地上,带着一顶藤帽,原来还算壮实的身材,现在显得有些高瘦。嗓子也变得嘶哑,皮肤晒得黝黑。
“严爷叔,你怎么都晒成这样了,天天混在这里吗?找施工看着不就行了。在这样下去,严萍和她妈妈要骂我啦。”
姜斌到严萍家里去过几次,和严萍的母亲也相处的很好。“呵呵,这是我们第一次建造那么大规模的厂房,所以还是看着点比较好。”
沈建英只知道这支工程队是姜斌同的父亲带队的,并不清楚其上级机构也是姜斌的产业。和严向东打过招呼,带上安全帽开始视察进度。
工地上热火朝天,严向东把其他的活都推了,一门心思把这两处工地弄好。建筑工程不是人多就可以加速的,比如混凝土浇注,是需要一定时间凝固后,才能继续一层层浇。统筹安排民工的施工步骤很重要,现场有好几个施工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好在有两个工地来回施工,人手基本都没有空闲。
麻烦的是两个工地一个在浦东,一个在浦西,每天都有两队汽车运送过江的民工,一队走浦东,一队走浦西。浦东的车队把民工从工地送到摆渡口,民工自己摆渡后,再由浦西的车队继续送往浦西工地。这没办法,把汽车直接摆渡太麻烦。
现在外滩这里还没有过江隧道,也没有过江大桥。上海现有的过江方式,也只有靠轮渡。唯一的过江大桥在松江,唯一的过江隧道在市区西南角,都是七十年代建设的,而且都是以货运为主。
姜斌是不需要安全帽的,把他从飞机上扔下去,也摔不死他。不过进场戴安全帽是死规定,还是他自己定下来的,因此也找了顶藤帽带上。
安全帽有藤帽和聚乙烯帽,姜斌喜欢藤帽,比较透气。藤帽在八十年代初建筑技术更新时就被淘汰,现在已经很难买到了。再过几年,带也带不到。其他人都选了聚乙烯帽。
聚乙烯帽有颜色区别,普通工人带的黄色帽子,也是场地上最多的。黄颜色显眼,在任何光线下都是最醒目的颜色。最不醒目的是蓝色,却是工地业主的标志。白色帽子是安全人,红色帽是管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