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茶楼擂争(5)(1 / 2)

加入书签

 起初,只有二十来人知道此事,慢慢地知道的人就变多了。

九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李铁如认识的邮电局的毕铁林也去了茶楼。

毕铁林棋力与李铁如相仿佛,过去比赛对阵过五六次,战绩大致相当。

李铁如正在和张伟下棋,起来准备上厕所,看见了毕铁林。

李铁如对他印象挺深的,而且也是好几年没见了,惊喜地打声招呼。

俩人顺势聊了几句。

毕铁林谦虚道,很久没下棋了,不知道是不是忘光了。

李铁如不知道他那是客气话,环顾四周,只看见邢老师在闲着;就介绍俩人下棋。

告诉毕铁林,这位是邢老师,也很厉害的。

这一句话,就直接露怯了;一下子把他情商不高的缺点暴露无遗。

他下意识是这样,本来觉得毕铁林与自己差不多,邢老师弱一点;而前者自称忘了很多,那就应该与邢老师差不多了。

殊不知,这一句话,差不多把俩人都给得罪了!

当然人家也明白他是无心的,不会直接与他计较。

不仅如此,更严重的事还有呢。

他的话,还隐含着毕铁林强于邢老师!

毕铁森虽然有一点点喜欢这话,可人家邢老师,当然不喜欢!

李铁如那时如果懂得这么多微妙之处,绝对会把嘴巴闭得紧紧的,宁可不做这个中人。

这是另一种攀比心理,比较隐性。

普通的攀比心理,多体现于消费领域。

脱离自己实际收入水平而盲目攀高的消费心理。

在正常情况下,消费者满足自己消费需要的程度,决取于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

但有时由于受一定时期社会消费水平日渐增高、“大款“人物高消费的示范效应及消费者本人“面子消费“心理的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互相激活,导致互相攀比。

这种心理极易造成追逐消费热点、负债超前消费乃至抢购等怪现象,将消费行为导入误区。

通常产生攀比心理的个体与被选作为参照的个体之间往往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

根据产生的作用不同,攀比心理可以分为正性攀比和负性攀比。

正性攀比指正面的积极的比较,是在理性意识驱使下的正当竞争,往往能够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