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工业系统技术公司雏形(求推荐票)(1 / 2)

加入书签

 “公司氛围很好,倪总您放心,咱们协同作战,完全没问题。”周朗端起自己的瓷杯,喝了口凉茶笑道。

“是啊,前几天孟总还和我们一起攻克了电子凸轮这个技术难点。”马东林推了推镜框。

电子凸轮是模拟机械凸轮的一种智能控制器。

它通过位置角度传感器将信息反馈给MCU或DSP,后者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运算处理,并按设定要求在指定位置将电平信号进行设置并输出。

电子凸轮一般应用在有循环往复特点的场合,能弥补机械凸轮的缺陷。

比如灌装啤酒,在一个周期内,“注酒”控制点的信号为30°~105°,那么系统一运行到30°时,就会输出对应控制信号,一直保持到105°为止。此时表明一瓶或一罐啤酒已经注满,动作结束。

这对伺服、电机、传感器安装都有特定的工艺要求,属于精密控制。

“很好。”

倪长乐点点头:“这几天我打算成立研发管理部,挂在总经理之下,统筹各研发分中心的工作。基础技术研究部、产品开发部就从研发中心分离出来,把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朝前推进一大步。

产品数据中心和失效分析也会跟着推进。

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等前端后端也会跟着优化,争取把新业务新机型的通道完全打开。”

孟平等人个个脸色兴奋,这意味着公司的资源将会更快更多地为研发服务。

这就是技术驱动型公司的典型特征。一般一个新产品出来,初期验证的速度越快,就越有利于迅速打开市场。

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的精髓就在于从产品需求概念的提出,经过计划、样机、中试验证和量产等步骤,采用项目、产品、技术三级评审机制,最终避免开发失败。

说白了,就是注重过程管理的一种先进开发模式。

这种开发模式最初是微华集团采用,后来国内不少国有大厂以及一些上规模的民企竞相效仿,但能脱颖而出的寥寥无几。

其中涉及的因素多了去。比如岗位梳理不清晰、职责不明,内耗,对产品理解不够深刻等等。

倪长乐和孟平等人觉得公司全面推行IPD开发模式一定能成功。

原因就在于公司的核心骨干对工业领域的理解远超一般同行,技术组、项目组、产品组都是专家,从源头上就能避免走歪路。

比如PLC,也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现在国内市场是“南三菱、北西门子”的局面。这两个品牌牢牢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只有一家Delta销售额接近1亿元,其也是台系品牌中做系统最全面的。另外深市和苏沪都有两三家国产的,但销售额还不过千万,合起来的市场占有率都不到1%。

无论是周朗、孟平、马东林,还是倪长乐,都觉得公司PLC即使开发时间晚了点,也能后来居上。

一方面,国内的几个同行单做PLC,很难在相关应用领域沉淀技术。

比如PLC的主要应用包括开关量逻辑控制(印刷机、磨床、包装、电镀流水线等)、模拟量控制(主要就是D/A、A/D转换)、运动控制(机床、机器人等)、过程控制(冶金化工等)、数据处理及联网通讯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