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地理因素(2 / 2)

加入书签

然后,是用晚餐。

大家看到,陶校长穷主任竟然还兼炊事员,二人心灵手巧,默合默契,四十五个学生在校中午用餐,全靠他俩一手采购做出供应。一个大盘包公鱼,一盘冻豆,一盘徽州圆子,几碟炒时蔬,鲜嫩青翠,活色生香,香气扑鼻,令支教老师们赞不绝口,胃口大开。

饭间,陶校长穷主任又细致介绍了相关情况,大家茅塞顿开。

半山寨(村)半山寨(村),顾名思义,整个村寨依半山而建。据老人讲,半山寨最初始于明未清初,为躲避战乱,一对从湖北逃难而来的老夫妻,在这儿的半山腰搭起了茅屋。至清朝中叶,(指乾隆帝宠信和珅(1776年)之后,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至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为止,约持续63年。)半山寨己有自给自足农户百余家,初步成型。

洪扬造反,天下大乱,刀兵无情,老百姓只得再次流离失所。

半山寨农家顿减了一大半,至抗战胜利后才慢慢恢复。50年代初期建乡,被政府命名为“半山寨村”至今。全村有近三百户人家,1500多个村民。半山寨海拔1320米,因地理环境所限,全村除了种茶,没有任何手工业,更没有什么高科技产业。

政府和现代文明并没忘记这儿。

在政府全力牵动下,中国移动首先在这儿创建信号发射接收基地,不久,联通紧紧跟上。但限于独特的地理因素,信号时有时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