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曙光(上)(1 / 2)

加入书签

 第八十二章曙光(上)</p>

想了一会儿,王方翼说道:“臣都有一个办法,但未必妥当。”</p>

“说说看。”</p>

“要从阿史那车鼻部与葛逻禄的历史来说,当年咄陆可汗被射匮可汗击败,逃亡到了吐火罗。射匮可汗又攻打逻斯川的叶护贺鲁,贺鲁投奔我朝庭州,葛逻禄一部分随贺鲁来降,还有一部分继续留在金山以西,并入车鼻部,太宗曾经派郭广敬对两部迎之,但没有入朝。后来又派韩华迎之,仍不肯。于是李儡率回纥与仆固部共击,三姓葛逻禄主动与我朝配合,将车鼻部一分为二,置于翰海、单于二都护府,由此车鼻部灭。葛逻禄与车鼻部的余族,散于金山、狼山与乌德鞬山。这是车鼻部主体的命运,另外还有一部分百姓向西逃亡,与其他的部族形成一个新的种族,这就是车鼻施部的由来。虽然他们成为突骑施的别部,但生活习惯略有差异。车鼻部与葛逻禄部尚黑,车鼻施部也尚黑,也因此,突骑施内部称他们为黑姓。而乌质勒王氏与本族百姓尚黄,又叫黄姓突骑施。”</p>

李威听到这里,眼睛已经亮了。</p>

“虽然他们是突骑施的别部,但力量不可小视,比如此次车鼻部叛乱,并没有经过乌质勒同意。有可能乌质勒观望,有可能是他默许,可乌质勒对他们,同样仅是羁縻优容。若是陛下想肢解他们,只能从此入手。陛下下制书,另设一州,安驻车鼻施部。另外扶立阿史那触瑟罗为西域可汗,借他的嘴下令,让乌质勒为叶护。再从车鼻施部选一才干,为第二叶护。既能展示陛下的雍容大度,也能让触瑟罗借机收买人心。但臣还是很担心,车鼻施部有自己的想法,臣这一计就能得功。但若是他们对突骑施部忠心耿耿,反而让他们得到更多壮大的机会。”</p>

还是有办法的。</p>

若是那样的话,车鼻施部此次有着罪恶的历史,朝廷并没有处置,想要处置,随时能找到借口。</p>

但终是借口,会引起一系的后果。</p>

他的智慧超人一等,与李威相处了这么多天,多少明白李威此来真正用意。</p>

河中也要管的,但不是皇帝主要来的目的。</p>

若是皇太子,此时万万不能离开京城,那怕前面有刀山火海,都不能退让半步。否则太上皇驾崩后,什么事都能发生了。可已拿到皇帝的称号,大义得到了,离开京城反而是好事。太上皇这时候想法多,但到了西域,太上皇再多的想法,也只能望洋兴叹了。万一太上皇有什么事,皇帝难道不是皇帝了?难道青海十几万大军是喝西北风的吗?说不定西域平定后,从西域都能轻易地拉来十几万人马。皇帝率几十万军队入京,能算反叛吗?</p>

这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也是皇帝前来西域的主要原因。</p>

可有前提,西域不能太乱,拖了后腿。</p>

目前为止,一切似乎在按照皇帝的步伐跳舞。</p>

比如河中各国的使者,皇帝说如何如何的,各国使者为此吵翻了天,这几天呆在军营里,白天吵,晚上吵。但是不是呢?不是,就是河中一年交纳五十万两银子,李威也不可能率领唐朝军队,与大食人一次次直接对抗。有可能会打,但也是一次偷机性质的交战。说了那么多的话,包括都开口要钱了,这是表明态度,唐朝对河中地区改变政策了,有我们做你们的后盾,大胆地抵抗吧。</p>

不能说这种做法损人不利己,一旦大食吞并了河中,就威胁碎叶了,甚至可以动摇整个西域的局势。就不打算吃下河中,也不能让大食人越雷池半步。</p>

因此,需要西域有一个稳定的环境。</p>

李威沉思了好一会儿,说道:“还是等等吧,再派一些斥候,前去突骑施打探一下再说。”</p>

“喏。”</p>

各部已经在瓜分咽面,李威率军向碎叶城进发。这时候最后两员将领也到来了,契苾明与骆务整押着武器辎重,率领着两千辎重兵与两千契苾部的战士,历经千山万水,终于与大军会合。</p>

这两员猛将,以及武器,为李威更增加了砝码。</p>

乌质勒等于是拘押了,又不想前去长安养老,只好苦劝其他四姓。又看到了两员虎将到来,以及大量的武器,其他四姓终于同意了李威的移迁。</p>

到了碎叶城,几姓全部已经在安排族人迁移。</p>

李威听到后只是点了一下头。五姓早迟会同意的,无他,拳头是唐朝的大。但一路前来,他仔细地观察着水利,有少量的百姓开始用耕种谋生,而碎叶川是典型的中亚气候,干燥少雨。可是临近雪山,有许多从高山上流淌下来的河流,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因此,在中亚地区同样有着与中原一样的悠久水利工程历史。</p>

比如水坝,再比如坎儿井与暗渠。这保证了中亚百姓的灌溉饮用水源。碎叶川以后也要用到的,甚至李威还向康国使者发出请求,让他们调拨一些有经验的农民前来指导。</p>

温苟同倒没有想到其他,很是高兴地答应下来。</p>

这才到了碎叶城。其实碎叶很早就存在的,王方翼修筑碎叶城,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了一些扩建,只是扩建的规模很大,一共十二道门,成为了这方圆数千里首屈一指的大城。城好后,西突厥各个首领前来观看,一个个莫测深浅,由是诚服。</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