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20章 方兴(1 / 2)

加入书签

 愉悦是暂时的,生活还要继续。准确地说,避难还要继续。

这数十个手无寸铁的无辜村民,虽村破人亡、落难洞中,但大部分时候还是秩序井然——老人负责拾掇柴火,妇女则负责做饭与卫生。至于孩子们,他们代表着希望。

“十日!”

“什么?”方兴转头,他没发现恩人早就站在身后。

“口粮只够支持十日,”老胡公不安地抚着胡须,“鬼子定不肯善罢甘休,必夜以继日搜查,这溶洞估计也藏不过十日。”

“唉,终究是咱赵家村给恩人带来灾祸也。”

“话可不能这么说,”老胡公笑了笑,“是我让乃父迎村民入林的。再说,这洞中物资,也都是方武所备。”

“恩人和先父果然早就认识。”方兴咕哝着。

老胡公笑了笑,没有否认,也没有回答。而是道:“赤狄人第一轮搜查罢,还会有第二轮、第三轮,直到把林中每块土地都翻上几翻为止。”

少年脸上阴云密布:“鬼子为何死了心要把赵家村一网打尽?”

赵家村?才不是!这小子的眼界终究还是没离开小小村邑。也罢,老朽也不便透露太多。

“会有救兵来的!”他只是安慰少年道。

“救兵?”方兴眼神闪烁,“是先父从赵邑和晋国请来的兵马么?”

“赵邑自身难保,晋国只会闭门不出,”老胡公内心毫无波澜,“据我所知,赤狄留二、三百人搜查彘林,剩余各部数千兵马已然南下,这次他们绝非满足于劫掠而已。”

“这么多鬼子?”方兴魂飞魄散。

也是,几十个赤狄骑兵就足够让赵家村万劫不复,赤狄诸部合计兵力近万余众。这对少年而言,可谓是天文数字。

“嗯,莫说赵邑和晋国,所有太行以西、大河以北的大周诸侯国,都将遭受赤狄肆虐。”

“那援军会是谁?”

“周王师,”老胡公轻描淡写,“而且他们很可能已经上路。”

“周王师?他们怎么可能来救我们?”

这野人少年从小生于斯、长于斯,他对太岳山外世界的了解,除了来自童话和想象外,便是一片空白。孩子,你慢慢会知道的。

“王师非来不可,”老胡公斩钉截铁,“还记得我对你说过,大周四方强敌环伺,戎狄蛮夷亡我之心不死罢?”

“恩人教授,晚辈不敢忘。”

“赤狄此次进犯只是个开始——还不单单是赤狄,汾水以西之白狄、太行山以东之长狄、东边之夷、西边之戎、南边之蛮亦皆对华夏虎视眈眈,他们在等待一个契机,便倾巢而动。”

“何等契机?”

“国人暴动后,天下蠢蠢欲动,然大周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没人敢第一个举起反旗。如今赤狄轻狡,愿为四夷试探王朝底线——周王师来救则已,若不来救,或救而不胜,那天下必将大乱,大周社稷不保!”

方兴若有所思,他并不知道这些异族部落实力如何,但想必不会比赤狄鬼子好对付。

“唉,可惜!”老胡公长叹一口气。

“恩人,何事嗟叹?”

“周王师虽有意平赤狄之乱,但苦于无人为其统帅引路,救兵便找不到彘林,更救不了我们。”

少年踟躇一阵,毅然起身道:“恩人需要方兴做什么,晚辈再所不辞!”

小子挺开窍,“此话怎讲?”但老胡公有意再激他一番。

“那夜恩人救我两次,今日又击杀老彘王、赤狄斥候,还为赵家村民提供庇护之所,可谓恩重如山。昔日方兴已立下誓言,他日恩人有驱驰,我必责无旁贷!如今这洞中皆老弱病残,能出得彘林通风报信之人,舍我其谁?”

老胡公闻言,鼻尖倒为之一酸:“好孩儿,老朽没看错你!”

“只是,”方兴愁容涌现,“我一介野人,即便能活着出林,又如何说得动周王师前来彘林?”

“嗨,多大事,”老胡公似乎毫不介意,“你可知,周王师主帅会是谁?”

“这……晚辈实不知。”

“大周三公——太师、太保、太傅。国人暴动之后,周召二公共和执政。其中,太师周公年迈力衰,太傅又胆小怕事,王师主帅非太保召公莫属。”

“我乃野人,与太保地位悬殊,他如何能听我指路?”方兴很是沮丧,这小子的出身是其最大心魔,永远耿耿于怀。

“老朽有一信物交于你,自然能让太保侧目,”老胡公转身便走,“随我来!”

方兴麻木地迈着步子,眼前老者实在神秘莫测,他猜不透,摸不准。

还没等他搞清状况,老胡公就从密室中取出一大叠羊皮卷,递于少年手上:“读来我看,老朽倒想知道你认字几多?”

方兴小心翼翼接过羊皮卷,展开仔细端详。古时书写介质难得,若有要事,大多用极度浓缩的文字记录于青铜或甲骨之上。至于这叠羊皮卷,它们年头久远,更是珍贵无比,绝非凡物。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虞书,夏书,商书……”方兴一念一顿。羊皮卷封页上字小如蝇,但下笔极为工整。

“孺子可教,倒认得一字不差!”老胡公赞许有加。

“这是上古典籍?”方兴眼中放光,那年头,野人要想读到好书可不容易。

“好眼力,这是孤本!没想到老朽破洞中竟藏有如此宝贝罢?”

“恩人说笑,请教此书何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