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差官,俺们是良民(1 / 2)

加入书签

 PS:拉了两天的肚子,今天终于消停下来了。哎,以后吃火锅啥的一定要注意新鲜与否,即便是要吃,也要在家里自己DIY。惨痛的教训与各位分享,各位要引以为戒啊!另求收藏,求推荐~~安慰一下留痕这干瘪的肚子吧。</p>

……………………………………………………</p>

第二十四章差官,俺们是良民</p>

这还是赵越第一次近距离的欣赏明朝时期的城市。</p>

没有想象中高大坚固的城墙,也没有影视剧中川流不息的马车行人。</p>

映入眼帘的只有一段半人高破败不堪,仿佛用黄土堆砌而成的土围子,以及道路旁一块被风霜侵刷的看不出本来面目的界碑。</p>

上面依稀还能够辨认出“黄城”这两个yīn刻字迹……</p>

赵越让大栓子,也就是刚得了新名字的沈通停下驴车,站在道旁安静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当看到这块石碑,赵越便指着上面的字迹对学生们说道:“黄县,也称之为‘黄城’,历史悠久最初可以追溯到商朝末期。后来秦朝一统天下,设立郡县,便将山东设为齐郡,此地才正式定名为‘黄县’。传说秦朝时最有名的那位大方士徐福就是黄县人。此地更是徐福携童男童女为秦始皇求长生不死药,东渡扶桑的起点。可以说,眼前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拥有着让人不可小视的文化底蕴。”</p>

几个学生乖巧的站在赵越身后,十分专心的听着老师的讲解,虽然他们不清楚什么叫做文化底蕴,但是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黄县竟然还有这样的来历,听起来仿佛很出名的样子。而身为本地人,家乡被老师如此看重,众人心里不由得升起一种与有荣焉之感。于是下意识的就全都tǐng起了xiōng脯,在赵越看来,又是一桩趣事。</p>

赵越停下来想了想转回头问贺震道:“好像本朝的开国功勋胡大海也是黄县人吧?”</p>

原本还一脸兵痞模样的贺震当听说起“胡大海”这个名字,先是一愣,紧接着表情瞬间变的严肃起来,身体站的笔直,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之sè,洪亮的声音说道:“越国公乃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老人家当然是我们黄县人。”</p>

赵越和贺震说的这位胡大海,字通甫,安徽泗县人,乃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p>

不过说胡大海是黄县人还不准确。因为据说胡大海祖籍是在bō斯,其祖先随门g古军队来华,这才定居在了中国。等到了元末,胡大海也不过是黄县一个炸卖油条的小商人,要不是他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后被屯兵安徽滁县时的朱元璋一见看中留于军中,也不会有了后世那个赫赫有名的开国名臣。</p>

而赵越之所以知道这位国公爷是黄县人,这还多亏当年他爷爷整天喜欢放单田芳的《大明英烈传》,要不然他哪知道谁是谁。</p>

经过贺震确认,赵越这才点了点头,赞叹道:“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不杀人,不掠fù女,不焚毁庐舍。能够名列肖像功臣庙第七,果然有些过人之处。”说着赵越目光看向沈德容,若有所指道:“这个是你同乡,日后当牢记在心。”</p>

一直沉默跟着赵越身边的沈德容面lù沉思,听到老师的话立刻仰起小脸,重重的点头道:“学生当以越国公为榜样!”</p>

</p>

这老师古怪,学生更是狂妄的没边……这两人一人一句听的他们后面的贺什长连翻白眼。心说这周围还好没有什么人,要不然非有人跳出来指着你们两个鼻子骂街的。当谁都能成为国公爷那样的大人物吗?那可是武人心目中的神明!</p>

重新上路,接下来赵越又捡了些自己所知的讲给学生们听,又有意无意的和贺震打听黄县的相关消息。</p>

这其中一个,就是问了一句黄县曲家的事情。</p>

说来当日赵越揭穿了海寇yīn谋,还与这曲家的大管家有过一面之缘,说不定日后也要有相见的机会。</p>

在贺震口中这黄县曲家也算是当地大户,家里有许多良田,又有许多生意,经营些杂货、绸缎、酒庄之类的买卖。虽然说祖上也出过大官,又自诩诗书传家,不过到了这一代家里除了出了几个秀才之外,就没有什么出sè的人物了。</p>

“曲家大老爷曲兴祖买卖做的大,可惜生的几个儿子不争气,除了一个大儿子有个生员功名,其他的都是些只懂得吃喝嫖赌的腌臜东西。”贺震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旋即又道:“黄县除了曲家,还有两家也颇为有名。一户姓王,一户姓范。这范家与曲家倒是门第差不多,倒是王家在县里颇为清贵。”</p>

“这话怎么说?”赵越八卦的问道。</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