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道歌而非情歌(1 / 2)

加入书签

 在人们的想象中 仓央嘉措是一位向往世俗生活、离经叛道的情僧 ‘在那东方山顶上 升起了皎洁的月亮 娇娘的脸蛋 浮现在我心上’、‘第一最好不相见 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等情诗被人们广为传诵 而真实的仓央嘉措到底什么样 在这几句诗外 人们又了解他多少

事实上 仓央嘉措的诗歌不是‘情歌(杂鲁)’ 而是‘道歌(古鲁)’ 因为原文的題目是‘仓央嘉措古鲁’而并非‘仓央嘉措杂鲁’ 在藏语里 ‘杂鲁’是有规范的 ‘杂’是名副其实的‘情’ 而‘古鲁’的含义是‘道歌’ 含劝诫意义的宗教道歌

所以 最初翻译仓央嘉措诗歌的人 不论怎么权威 其实他都很失败 因为单在诗歌題目的翻译上 他就犯了错误 以致以讹传讹到今天 而对仓央嘉措诗歌内容的翻译 更有不少歪曲历史、扭曲事实之处 甚至置真正的西藏文化及其宗教的意义于不顾 事实上扭曲了这些诗歌的本意

据说仓央嘉措预言他要在理塘转生 在仓央嘉措去世以后 西藏人民急于要知道他到哪里去转生 先到箭头寺去向那里的护法神请示 不得要领 后又到噶玛沙去请示 那里的护法神附人身以后 只拿出了一面铜锣來敲一下 当时人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等到在理塘转生的消息传來以后 乃都恍然大悟 原來作响锣的铜藏文作‘理’ 若把锣一敲就发‘塘’的一声响 这不是明明白白地说在要理塘转生么

仓央嘉措因为受叛乱而被康熙皇帝下令废黜并押解进京 这虽然有政治的因素 可他自己作为一个活佛 不恪守清规 私生活上不检点 也给了他对手告发他的机会

当仓央嘉措为第六代达-赖时在布达拉官正门旁边又开了一个旁门 将旁门的钥匙自己带 等到晚上守门的把正门锁了以后 他就戴上假发 扮作在家人的模样从旁出去 到拉萨民间 改名叫作宕桑汪波 去过他的花天酒地的生活 待破晓即回去将旁门锁好 将假发卸去 躺在床上装作老实人

这样的生活维持了好久 却未被他人识破 直到有一次他在破晓未回去以前下了大雪 回去时将足迹印在雪上 宫中的侍者早起后见有足迹从旁门直到仓央嘉措的卧室 疑有贼人进去 以后根究足迹的來源 直找到的家中;又细看足迹乃是仓央嘉措自己的 乃恍然大悟 从此这件秘密被人知道了

多少年來 仓央嘉措一直存活于我们的记忆与想象里 仓央嘉措 是一个遥远的名字 一个尊贵的身份 一个崇高的信仰 一个供世人缅怀与追忆的虚无的象征 他在人世的高山流水 在春天的花影月夜 在你与我充满爱与感恩的心里

仓央嘉措

他 是谁 他 由何而來 他 往何而去

我是佛前一朵莲花 我到人世來 被世人所悟 我不是普度众生的佛 我來寻我今生的情

若我是莲花 遗世而独立 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若你是莲花 当你站在佛祖面前 你就是我的莲花

仓央嘉措的一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迷 也是一个永恒不朽的传奇 既有宗教的神圣、政治的诡谲 又有爱情的凄美、命运的无常 在匆促的生命旅程中展尽命运的神奇 三百年來为后人所追索和探奇 他也是一个天生的诗人 他的唯美诗篇感动着后世里的无数男女 他

六世-赖仓央嘉措 是当今华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人物之一

仓央嘉措的一生仿佛是一出戏 起承转合 波澜壮阔 他仿佛是那台上清雅幽静的小生 淡淡然两三句便把情意唱入你我心底 是这样的一个男子 半生荼蘼 半生寂 清净而生 清净而去 圆满的却是锦绣的一辈子 也曾在这世间趟过凡心不灭的水 笃定地要去握住那二三女子 去觅罕有的爱 以不喧不嚣之心去言明爱的正身 终了却依旧(www.hao8.net)是虚空不灭 甚至带來血光不止

虽然我觉得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影子 但我总觉得追寻仓央嘉措踪迹之路并不是我最终的方向 他为情而误 这是世人的认知 但我认为 他作为一个黄教的领袖 受到世人的尊崇 怎么可能会象俗人一样单单是为了一个情字呢

或许我偶然间听到由仓央嘉措的‘情诗’改编而成的歌曲 是上苍给我的启示 那么 我接下去的悟佛之旅 必定与这位喇嘛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