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黄氏家族(1 / 2)

加入书签

 朱婉君飞回长城集团,与华子分别四十五天后,又坐回华子温暖的怀中。

华子通过小华正在了解关于印尼的过去,试图寻找一个比苏氏还要久远的家族。

朱婉君望着华子的电脑,不知道华子在干什么,不由得问:“你在找什么?”

“找印尼的古老家族啊!现在印尼掌权的是苏氏,我想培养出自己的派系来。”

早在前2世纪后半期,在印尼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叶调。公元三至七世纪,印尼境内分布着很多小王国和部落。

七至十一世纪,大国室利佛逝与华夏使者商旅不绝于途。7世纪到14世纪之间,佛教在印尼传播,13世纪末14世纪初,在爪哇建立印尼历史上最强大的满者伯夷。郑和下西洋经过印尼,并在马六甲有外交活动。

做为大明朝最伟大航海家,他的身边自然不会缺乏人才,于是一些人在印尼定居,并且潜伏了下来,可以说那时候的华人就是天朝上邦,到哪里都是一等公民。虽然当时还没有殖民地这一个说法,但是商人贸易却是络绎不绝。

到了16世纪,欧洲人抵达现印尼,发现这些小国。一些欧洲强国开始建立殖民地,荷兰变成这些欧洲国家里面占领最多领土的国家。荷兰最初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对这些地区实行殖民统治。1799年东印度公司解散后殖民地被荷兰政府接管,史称荷属东印度。

而后华夏人的身份也出现逆转,并且越来越不胜往昔,一直到最后成为三等公民。

从朱婉君的口中了解到这些后,华子有些郁闷,想不到早在明朝的时候,朱氏就开始经营南洋,但却随着后世的闭关锁国,一切的布置都与国内无法联系。而后随着国外的大航海。推行殖民地后。天朝上榜的尊严被彻底践踏。

华子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当年你们为什么要逃往南洋,不要告诉我南洋你们没有做任何的布置?”

朱婉君有得佩服华子地敏锐,笑着说:“你听说过印度尼西亚糖王黄氏家族吗?”

华子不知道,但是不代表小华不知道,打开电脑经过短暂地搜索,很快就找到关于印尼糖王,黄氏家族的一切。

建源公司以经营糖业为主。它的创始人黄伟信是一名华侨。而且还是一位爱国的华侨。

黄伟信1835年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他的青年时期,正是华夏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蹂躏的时候。厦门地区出现小刀会这样的民间反帝组织,吸引厦门、同安一带地农民、渔民和城市贫民。黄伟信也参加进去,并担任管理后勤粮草的军需官。后来,起义失败,黄伟信等人乘船出逃。到了印尼爪哇岛。在这里他做小买卖起家。渐渐发达,到1863年,他的资产已达上百万荷盾。

而明朝是1368年-1683年结束,是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683与1835这其中差了152年。

152年至少能够共存六代人。而朱氏是怎么与黄氏产生的交集?华子疑惑。

朱婉君好似看出了华子的疑惑,便解释说:“我们1685年取道南洋,与当地地华侨联系,并且换了身份住了下来。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785年出卖我地家族,朱氏一族不得不从地上活动转移到地下活动,而后到黄伟信出现在爪哇岛时,家族的人经过两年的考察,最终决定扶持黄伟信成为朱氏地面上的代言人。”

华子恍然大悟。黄氏皇室!黄家一脉果然是朱家培养出来地代言人。

朱婉君拨弄着头发接着诉说尘封在历史尘埃中的记忆。若是有人无意中听到这些,并且了解世界家族发展史。他们必然会咋舌,原来一些家族的成长,不过是为了能够给更古老,更神秘的家族代言。

从朱氏开始正式扶持黄伟信,黄伟信就创建“建源栈”。当时,印尼实行开放政策,他把爪哇出产的蔗糖和烟运往华夏,再把华夏的茶叶、丝绸、香料等运回印尼,后来又经营大米,同时朱氏不断的暗暗的集聚势力。这种海上贸易使他获得巨大地收益,而朱氏也得到长足性地发展,到19世纪末,黄伟信已成为南洋著名的华侨巨商。

看到这里,华子不由得疑惑:“黄伟信地能力根本就不足以支撑这么大扩展,他创业有余,做大不足啊!”

朱婉君笑着说:“一切可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简单,一个家族可不是一代人能够支撑起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