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师专(2 / 2)

加入书签

这一切,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后世评价自有文人操刀,我们管不着,这一世,自当在家中供奉。

朱瞻基决定在天津卫停灵三日,乘火车入北京,告慰祖父在天之灵。

永乐二十三年秋,天津卫,天子渡河始发之地,户九万,商千家,漕运、铁路枢纽,水师所在,当然还有大明最大的蒙学书院----海河书院,以及最大的教师学堂。

天津的仪式肃穆,悲情感天,高乐祭拜这位伟大帝王心甘情愿。一千五百年来,一位真正胸怀民族、胸怀百姓的帝王,文治武功、雄才大略,任何溢美之词用在他身上都不过分。历史评价与身处其境的人们的心情相比显得那么苍白而无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朱瞻基夜宿海河大院,连续两晚书房烛火未熄。

朱祁镇与高洋两个未谋面、不足百天、相差不足一个时辰的小家伙成了兄弟。朱瞻基认高洋为义子。

海河书院数千学子单独祭拜。朱瞻基接见众人,宣布海河教师学堂成立,并赐匾“教书育人”。

海河两岸桂花香。

八月二十,朱瞻基登基。

海河小院为官者仅余冯俊武、毛欣明二人,众人进爵辞官回到天津,全力投入书院建设。

徐进就职工部尚书。

如此年轻的徐进任工部尚书,堪称奇迹。不过徐进平易近人,又极富感染力,西域时就独挡一面,工作成就有目共睹,倒也能服众。今天讨论的是已经辞官的马明主持的《技术分级保密条例》。

保密工作大明一直非常重视,这个《条例》却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因为它涉及了向民用开放的内容,虽然只是一个很宏观的东西,可里面涉及的利益关系就多了,讨论十分激烈。说白了,就是什么样的技术可以开放给什么样的人。

工部是六部之中技术官员最多的部门,也大都明白这个《条例》的意义。徐进看着众人激烈的讨论,明白这不是短时间可以有结果的事儿。

新皇登基,给工部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根据马明留下的《技术分级保密策》细化一个东西出来,看来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激烈的讨论,有意无意的透露出个人利益倾向性,徐进感觉所获众多。

马明的离开让徐进十分惋惜,惋惜的还有众多技术型太监,马明留给他们的东西太多了。抚摸着五套散发着墨香的《永乐大典》,朱瞻基感慨万千。原著已经随爷爷下葬了,有了印刷机,这代表中华文明的鸿篇巨著,想要多少有多少。朱瞻基期盼着《条例》的出台,这里头技术性的东西太多了,不能轻易流传。

五套全本应该分开保存,南京是否放一套?朱瞻基犹豫不决,不过他想赐海河书院一套。

五套书占了满满一个房间,和五套书一齐献上的还有一发子弹。铜质、针刺激发底火。英俊的皇帝的手一会儿在书上移动,一会儿在子弹上留连。马明开启了太监们的创造力,这是他留给皇帝的最丰厚礼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