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恐怖的鼠疫(2 / 2)

加入书签

这就是崇祯针对疫情所做的全部。

这里也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不得不提。

虽然古代对鼠疫的防治完全没有认识,但它被归入的统称——瘟疫,大家却是明白的。

并且这也是当时写入各种正式记载的正式名称。

由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传承性,读书人基本都知道瘟疫最好远离。

而鼠疫防治的重点恰恰是隔离。

由于皇宫和大臣们为防止被传染都在跟百姓们划清界限,同时也有条件,并且还本身就是分开区域居住的,再加上卫生条件要比平民们好很多,因此王公大臣们的死亡其实是比较少的,普通宫人们的死亡也很少。

这场超级鼠疫在北京造成的死亡基本上是以小民为主。

但你说崇祯就完全不担心疫情吗?就完全不知道现在的情况吗?或者说就真的打算躺平吗?

也不是。

崇祯当时想过南迁,一跑了之,这也是他第一次动南迁的心思。

崇祯想跑?没搞错吧!

这还真没搞错。

崇祯其实并没有像很多人想像的那么有气节。

他只是太好面子。

他当时提出的理由是清军的此次入侵难以抵挡,但提出的时间却恰恰是在清军北返之际,也就是清军开始撤军了他才提出来。

而当时北京城内疫情却恰恰是最严重和每天死人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全面爆发开来的时候。

当然,这时他动心想跑的理由也肯定不可能只是瘟疫,而应该是一个综合性因素。

除了清军入侵造成的巨大破坏外,还有一组数据仅供参与。

据一个国外学者的不严谨估算,明末在经过持续的干旱、蝗虫、鼠疫、洪水和饥荒等后,全国损失了多达40%的人口。

而这些损失还主要发生在北方。

尽管这个数据的真实性很值得商榷,但还是很令人闻之悚然。

虽然瘟疫可能不一定是崇祯想跑的主要因素,但是重要推手以及压垮崇祯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应该也毛病不大。

不过,崇祯想跑的意见却当即就被懿安张皇后,也就是上任皇帝的皇后同时也是崇祯哥哥的老婆以“宗庙陵寝在此,迁安往?”给严厉怼了回来。

好面子的崇祯只好暂时作罢。

当终于快回到自己的住处时,福建人本能的也是习惯性的远远先张望了一眼。

果不其然,他住处附近的街道上乌泱泱的又堆满了人。别说根本看不到他住处所在的那个胡同口,就是想挤到胡同口那里都得花上不少时间。

他住处周围竟成了北京城内唯一还有人敢于聚集的地方。

福建人不禁再次发出一声长长叹息。

他知道自己是那些普遍身上起了很多疙瘩并严重虚弱以至于根本没有力气长久站立而只能坐在或躺在地上的人们唯一希望。

可夜禁前,他即使再拼命,也诊治不了这些人的百分之一。

这时候,他不禁又想起了那些他始终接近不了的上官们,想起了皇帝。

他很好奇皇帝现在在干什么?知道有他这号人吗?

虽然才到北京两个月,但福建人目前却在治疗这场鼠疫方面很有名。

有名到什么程度?

史书上夸张的记载说每日排队找他治病者多达万人。

而福建人治鼠疫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刺血法。

这是他在北京对瘟疫进行研究和试验救治方法时偶然发现的。

从现代来说,原理大概是有效调动提高了人体免疫功能和激发了体内防御功能。

效果确实是有的。

但也还达不到包治以及治愈大多数人的程度,只能说是对部分人有一定作用。

不过由于福建人开始治病救人时已是不利于病毒传播和发展的严冬,同时老弱病残们也早挺不住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大多是身体素质和抵抗力较好的人。

于是福建人的刺血法治好了不少人,也让他的医术被神化。

同时,由于前期人口的大量死亡导致的人口密度急剧下降也使鼠疫的传播能力跟着在剧烈下降,北京的鼠疫目前已渐渐开始趋于平缓。

福建人也进一步封神。

只是让福建人郁闷的是,他就是有了如此大的名声,他的刺血法还只是他自己在使用。

不但北京的官府没有任何人联系过他,他想推广或者得到一些资助以便于更好的治病救人现在都找不到门。

不过在无奈的叹息过后,尽管很疲惫,也很失望,但看前远处那些萎靡虚弱的病人,福建人还是撸起袖子强打起精神,然后毫不迟疑的大踏步向前走去。

福建人在想崇祯皇帝正在干什么,但崇祯皇帝可没想他。

事实上,眼睛大概是长在了头顶上的崇祯到现在也不知道有福建人这号人,福建人的名字也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更可悲的是,福建人甚至在史书上都没能留下名字。

历史上的福建人将在北京城破时被农民军杀死。

农民军也没鸟他。

当然,农民军也没落下什么好果子。

因果相报,虽然北京的鼠疫在城破时已经走向尾声,但还是把李自成的军队给染上了,然后让其军队状况迅速出现了急剧下降。

接着或多或少左右了历史上处于最鼎盛状态的李自成不可思议的完败于清军和迅速退出北京。

史料记载李自成的军队在离开北京后的情况就是“凡贼所经地方皆大疫,不经者不疫”。

福建人的遭遇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而最不应该让福建人成为悲剧的那个人,也就是崇祯在这个异像连连的新年里到底又在干什么?

崇祯其实真的挺忙的!他在忙着冥思苦想怎么南迁。

没错。

崇祯又想跑了!

前几日,也就是初三的时候,左中允(六品阶)李明睿针对当前北京所面临的一系列危机上书建言南迁,一下子戳中了崇祯的心坎。

崇祯见到奏疏后,急不可耐的连夜将李明睿召入宫中问询,并具体到了有关军饷、接应和驻扎等事务。

目前,他正在酝酿怎么跑和怎么提出来,然后怎么促成此事。

他自己说南迁肯定是不行的,而李明睿的官又太小,必须得有大臣在朝堂上正式提出来,然后还得获得大多数人支持才行。

今天,崇祯收到了李自成在西安称帝的报告,他在愤怒过后很快意识到必须要加快南迁的进程才行。

同时,他也意识到必须得仔细梳理一下手上还能用的军队,尤其是重兵集团。

于是他很快毫无意外的把目光投向了南方,左良玉和李平名字也立刻跳入他的脑海。

然后崇祯不可抑制的连续念了好几遍那个一直给他带来惊喜并且也是在这个新年里唯一给他带来惊喜——李平的名字。

崇祯在初二那天收到了李平在白水大败张献忠的报告。

不过想到左良玉,崇祯却又微微皱了皱眉。

很快,崇祯觉得他现在有必要做点什么。

于是第二天一早,李平的名字就出现在了朝堂之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