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交涉(上)(2 / 2)

加入书签

“不敢!”赵瑜双手接过,肃容道:“此是陛下恩德,也多亏少保在朝中鼎力相助,小王不敢或忘。\\\”

“大王太过自谦了!”蔡攸摇头笑道:“大王谨守臣道,贡奉依时,又有安靖海疆之功,现在再以万马入贡朝中,论恭论顺,也当得起一个东安王了!”

“少保谬赞了!”赵瑜哈哈笑着,一手拉起蔡攸,向宴厅走去:“前日久候少保不至,小王心中担忧不已,后又因岛南闹灾,不得不赶去视察。没想到却因此误了少保的大驾,累得少保久候。小王心中甚感不安!还望少保不要怪罪才是!”

“大王仁德兼人,百姓受灾,能不辞辛苦亲去探视,大有上古圣王之风,下官只有敬佩地份,哪还会怪罪!”虽然明知赵瑜这几日就在王宫中。但蔡攸却不能直言戳破,还得顺着赵瑜的谎话扯下去。

“少保过誉了!”赵瑜大笑,拉着蔡攸走进了宴会厅。

还是当年的会场,还是当年的任务。身边把臂同行的人依然没变,但蔡攸的心情已经完全不同。两年地时间。双方的地位已经悄悄发生了改变。虽然蔡家仍是煊赫当世,但赵瑜的声威却更是遍布海内。\\\

蔡攸已经无法再像当年那般用俯视的眼光看待赵瑜,现在地东海,远比西夏更可怕,而赵瑜。作为东海的开国之主,在宋人地心中。其实已是李元昊那般的人物----当然,赵瑜的名声要比元昊好上许多----现在,蔡攸只能仗着天使的身份,勉强与赵瑜平起平坐。

“少保请稍待,且容小王更衣!”赵瑜把蔡攸引到座位上,便开口说道。他现在头戴貂蝉进贤冠、身着绯色罗袍裙,又是方心曲领,又是玉剑玉佩,这样的一身朝服,当然不适合参加宴会。

“大王请自便!”蔡攸拱了拱手。

赵瑜歉然一笑。命主持宫宴地官员招呼好使团众人。便转身向后堂走去。

目送赵瑜离开,蔡攸又回首厅中。长舒了一口气。刚才走在赵瑜身边,只感觉压抑非常。也许是心境变了,也许是东海的实力变了,蔡攸只觉得从赵瑜身上一阵阵地压迫感传来。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东海王矮而壮的身材,带着笑容的圆脸,只从外表上看,并不算出众,但那种随身而起的威势,却是从官家身上都感觉不到。

东南有圣人出,真龙现吗?

蔡攸回想起去年暴雨后京中喧嚣一时的谶言。东海龙王据说便是赵瑜在江湖上的匪号,而赵瑜的座舰听说也是以龙王为名。所以从那时起,道君皇帝便开始不再待见东海的贡使,虽然赏赐不薄,但亲厚却不见了。若是东海上贡万匹战马早上半年,道君皇帝绝不会只给回赐,而把封赏拖到一年以后的。当时知道内情的宰臣们皆以为道君皇帝过于大惊小怪,赵瑜是该提防,但不该因为无聊地谣言。不过,现在想来,未必不是真龙天子地天人感应。

怀着这份心思,蔡攸的视线一个个地扫过厅中的东海文武百官,虽然气度不比大宋士大夫,但行动举止却也丝毫不见失礼之处。尤其是武将们,他们行立起坐,动静有法,齐齐的挺腰端坐,双目平视前方,不见交头接耳,比起文官席位,却更是井然有序。

见及于此,蔡攸心下不禁凛然,他参加的宫宴无数,大宋将官在宴席中的表现完全无法与东海将领相比。喝酒之前谨小慎微,酒醉之后却笑闹无拘,只有那些从小被选入班直的将领,才会稍稍懂些规矩。

蔡攸眼光是极毒的。当年赵佶还未登基,仅仅是端王的时候,蔡攸便经常刻意守在其退朝路上,看到车驾便下马拱立,几次下来赵佶便知道了他蔡攸的名字。他能得宠,也源自于此。他能连着两次被派来东海,赵佶信任他的相人之术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看到东海将领的行事做派,所谓由微见著,东海军纪也就可想而知。

难怪能一仗尽灭十万女真!东海人靠的可不止是地利……童太尉太小瞧东海了!蔡攸想着。去年东海大败金人的消息传入京中,赵佶等童贯回京后,以此事相问。而童贯给出的解释便是东海军力并非强过金国,只是此战金人主帅太过自大,自行投入东海人的圈套,十万大军上了海外孤岛,就算东海人不动手,也会被活活饿死。

这番解释让赵佶松下一口气,也暂时放下了加强两浙、福建军备的念头。蔡攸知道童贯此言有其私心,但童太尉毕竟是老带兵的,说出的话还是经得起推敲。但现在看来,东海军战力不会比金人差到哪里。

半刻之后,赵瑜换上了一套青色便服,徐步前来。主角登场,众人齐齐起身恭迎。鼓乐齐奏,比起两年前的荒腔走板,进步了不知凡几。

此宴宾主尽欢。

注:中国的城市建设一向完备。前段时间,刚刚发掘出来的汉代长安城的主下水道便是最好的例子。在宋代的开封,也是有着十分完善的排污排水管道,由于建得太过宽阔,常有盗贼避居其中,所以被东京市民戏称为鬼樊楼、逍遥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