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借力打力(十一)密使10(1 / 2)

加入书签

 曾纪泽哭笑不得的想要上前阻止,这也太可笑了,那个身穿青缎长袍的年轻人再怎么看也不像个穷人或在德国讨生活的苦力,怎么会连报纸都看不懂,还在大街上丢人现眼?!

那人扶了扶金边眼镜,仿佛一点儿没感觉到身边愈来愈多嘲笑的面孔,嘴里念叨的声音越发大了,也的亏他有副好嗓子,不紧不慢的边走边念,等他走近了,略通德文的曾纪泽这才听清,那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字正腔圆的大段背诵《大德意志报》上关于中德友好的评论文章!

那人不经意得朝曾纪泽一望,嘴里的声音没停,反而站在街口不动了,四周的德国人目瞪口呆像傻了一样看着这个异国年轻人不亢不卑的现场表演,等围观的路人很多了,只见小个子把手里本来就拿颠倒的报纸折了折,随手扔进了路边的垃圾箱,扬长而去。

曾纪泽问精通德语的随从翻译:“他读得对吗?”

“大人,刚才那人的德文水平远在小人之上!看那人的装束是咱们大清的人,行动何以如此乖方?”

“有非常之能必有非常之行!咱们回去看看要找的人德方找到了没有。”

二人回到校长室,校长海因韦德正带着教务处主任满头是汗的翻找着学生档案,

“在这,校长,这是清国贵宾要找的那人的资料,我看看,他住在留学生宿舍甲区。我马上叫他来!”

“快去,哦,曾大人,您回来了?请坐,尝尝我泡得咖啡。您找的清国留学生已经找到了,不过那人的出生地是马来亚,所以耽误些时间。”

曾纪泽跟校长闲聊了一会儿,敲门声响,一推门,教务主任带着个小个子走了进来。

“是你?!”曾纪泽问,

“留学生辜汤生,拜见曾大人!”进来的正是刚才曾纪泽遇见的在莱比锡大街上倒拿报纸,背诵新闻的那位年轻人!

“你是辜鸿铭?”曾纪泽有些欣喜,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是,小人辜鸿铭、字汤生。马来亚生人,光绪四年来莱比锡大学就读,不知大人找小人何事”辜鸿铭依然那副不亢不卑的样子,如一棵矮松般屹立当场。

“你随我来!”曾纪泽脸色突变,严肃的穿过人群带着辜鸿铭走到外间,进了间空屋。曾纪泽抽出封黄绫折子宣读:“辜鸿铭听旨:着留德学生辜鸿铭加六品衔即刻随钦差大臣曾纪泽回京陛见,朕另有任用。钦此。”

当即不知所措的辜鸿铭愣在当场,“怎么,你还不谢恩?”曾纪泽有些得意

辜鸿铭猛地一激灵:“臣,叩谢天恩!可、可臣还没毕业呢……”

从此,等了10多年报国无门身怀异能的辜鸿铭,像做了一场光怪陆离的白日梦似的被神秘莫测未卜先知的因素推上了一条鱼跃龙门、鹤翔九天的青云之路。

回国路上,曾纪泽考察了辜鸿铭的才学,惊异的发现皇帝不惜从德国选定的人原来是个奇才!外表看这个辜鸿铭貌不惊人、身材矮小、举止怪异,然他不仅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还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学贯中西、言语敏捷,与一般留学外洋的国人崇洋媚外不同,在西风东渐的时代,他却大力提倡尊奉中华文化,目睹外国列强侵略中华,辜鸿铭更加坚定了那颗忠于祖国、维护中华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皇上圣明!”曾纪泽在心理涌上一股对这位十一岁陌生天子的敬畏。

太平洋的季节风暴不知怎的今年来了几次,平时秋日里已经结束的风暴在初冬依旧侵袭着面积只有3500平方公里的琉球诸岛。白日里几十层楼高的风浪滔天,到了晚上海面中鬼哭狼嚎的像开了锅。西侧的中国东海倒是风平浪静,来来往往运送货物、粮食的船只只有躲在琉球王城附近的避风港里,不敢露头。

琉球的王城首里和王宫都是唐朝宫廷样式的建筑,使人还能感到大唐遗风。所有的宫殿为避讳北京紫禁城天子的正南正北方向全都坐东朝西,此时,在一阵急似一阵的暴风骤雨里,整个内廷除了右掖门里的御殿所,满目漆黑,黑幽幽的阁道连接的四处宫苑被空中猛然来临的一道道霹雳映的晦暗莫名,任谁到此都以为自己进了枉死城。

御殿所里错金银灯架子上的红烛被凄厉的狂风吹得凄凄惨惨,琉球国第二尚氏王朝第十九代国王尚泰惶惶不安的坐在王座下面的台阶上,满脸是泪得看着堆在玉案上的金玉珍宝、瓷器书画、绫罗绸缎和一卷卷大清皇帝颁发的上谕。

无语对东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