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攘外安内 慰藉2(1 / 2)

加入书签

 “陛下说的甚是,可惜其人非我国民,自咸丰十一年任职以来,兢兢业业,手定帝国海关税收、统计、海港、检疫章程,身为英国人,委实为帝国出力不少呢。()”曾纪泽走上外交舞台其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赫德,所以对其颇有好感。

“非我国民?咱们可以想个办法让他成为帝国国民嘛。朕派人去查过海关总税务司,在帝国成千上万的衙门里确实清廉效率首屈一指。所以朕让帝国大学聘请其为行政学院副院长也正因此。”

一行人马车辚辚过了闹市,到达后海北岸。两侧的地摊、小吃摊也多了起来。街边的大锅里咕嘟嘟冒着喷香的热气熏的众人都暖了起来。

透过窗帘,外头熙熙攘攘的人群穿着各异缩头伸脑的站在街边吃喝着各色吃食,打着招呼,腾腾香气油烟弥漫的整条街区仿佛罩了层薄纱,小贩们无论卖果子糖饼还是油煎汤锅,都张着不甚干净的大油布伞,冒着热气唱歌似的吆喝着各自买卖吸引客人。

光绪哈了口冷气张望着四周被世续一眼瞧见,世续从马上凑过来道:“爷,您又想吃这些个东西了?”

皇帝微笑点头,世续挑下马转身去了。时候不大捧着一大包小吃,一掀车帘递进来:“您尝个新鲜!”

光绪欣喜的招呼道:“奕劻进来吧,让玉贵赶车。”穿着貂皮大裘的冻得鼻水直流的奕劻接了这道谕旨纶音不啻捡了一万银子,赶忙抖抖身上泥土钻进车厢。

光绪捏了块豌豆黄递给曾纪泽,自己啃了口热乎乎甜丝丝的烤地瓜招呼众人:“吃啊,怎么你们还嫌脏?”

“阿嚏!”奕劻刚要说话被车里的暖气激的一声巨响惹笑了众人:“奴……臣哪敢嫌弃,每日上朝臣都去街口吃两碗豆腐脑,人家那豆腐脑做得真叫一绝!”

辜鸿铭大嚼着蜜三刀笑着说:“是,这些小吃除了卫生其他的都好,比臣在外国整天吃的什么汉堡香肠强了多少倍!那些东西一次两次还行,整天吃早就倒了胃口!”

半个烤地瓜下肚,光绪擦擦手说:“就是方才说的还要加一条,前些天朕回京,见临清州知州的衙门连新建的中学都不如,军机处为什么不传令嘉奖?”

“啊?”辜鸿铭听皇帝责问一口气噎住,王商见状猛力捶了捶才缓过来:“皇上明察秋毫,连臣也没注意呢。臣回去就办。”

翻了翻眼皮皇帝仿佛解释着:“不是明察秋毫,你们都忙着军国大政,但什么是军国大政?这得从一点一滴里体会出,国富民强是、民生为主是,这等细微小事都关系到大政。朕问了,他们知州每年的俸禄银子1万多大部分补贴给了学校,遇上吃不上饭、穿不暖衣的学生还不时的周济一些,这才是合格的读书人!这种人不嘉奖岂不是朝廷的损失?上任四年过年都是四盘小菜一壶老酒,比那些个当官做老爷的强了多少倍!所以朕赐了他从扬州带回的年货。给他加三级记录在案,再下一道明诏褒奖,连带训诫各省督抚司道府县,凡当地主官衙门比学校华丽、广阔的,主官一律革职永不录用!登载报纸上让全国国民去监督他们!不用点子雷霆手段,那些大老爷们跟本听不进去,教育兴国猴年马月能成功?”

“这么办好。不然下头那些龌龊官才不会把教育放在眼里,一门心思巴结上官溜沟子拍马屁。硬逼着他们办,再登载在报纸,其实朝廷制定的帝国国策实施大纲里早就写了,只是有些官儿们不重视罢了。”

皇帝冷笑着接过奕劻的话:“他们做老爷做惯了,咱们苦口婆心的把政策制定好,还得监督着他们,哼,不是现今人才不足朕早把他们打发到山西陕西种树去了!有些人还一门心思躺在家里跟朕顶腰子装病闹意见!”

奕劻忽的打了个冷战不敢回答,车里的人谁听不出皇帝话里有话的讥讽恭亲王奕,这里面的内幕又联系着皇室不合与满洲改革的瓜瓜蔓蔓,谁肯搅这趟浑水?

曾纪泽轻咳一声转移了话题:“您看,外头的小吃摊子把路面弄的污秽不堪,顺天府也该成立个清洁队打扫打扫。”

辜鸿铭也陪笑道:“就是,这京城里的水泥路花了多少银子?还是皇上体念贫苦百姓生活,上回顺天府就上了奏本说路边摊子有碍煌煌华夏体面,要都撵出京师或是改为坐商,被陛下好一顿骂呢。”

光绪心知他们好意,也跟着换了悲天悯人的面容:“你们哪里知道。《大学》上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政者切不可以面子为目的与民争利,与民为敌。咱们在宫中府中有吃有喝锦衣玉食,有一等贫苦的民众没有生活来源,只能靠这些为生,嫌脏不吃是你的自由,但光天化日你掀人家摊子断了人家的生路,有的还打*!都是良善国民,你怎么下的去手?!动物还知道互帮互助,这么办岂不是连畜生都不如?再说他们即使有份看得上得体的活路也断然不会大冷天跑到大街上摆摊子、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积攒。连这个都不懂,咱们还配坐在庙堂之上发号施令叫嚷着改革?上回荣禄就把顺天府打*掀摊子的巡捕流放去了黑龙江,朕说他做得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