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留取丹心照汗青(2 / 2)

加入书签

他老了。文天祥丞相在大都被害的那年,他七十三岁,如今,他八十四岁。

当八十四岁高龄的他在龙脉处修建好炼魂台。并把数十名蒙古国师、大将及高官引入石洞中诱杀,就在把他们地魂魄镇压进炼魂台的时候,他的生死大限骤然而至,终于功亏一篑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玄宝先生不是英雄,因为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任何史书提到他。

他只不过是一个道士,一个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的茅山道士。

他发现的这处龙脉风水深藏地下。本就无人能知。斗转星移。早已物是人非,数百年过去。这里成了一个大家族的坟地。后手的堪舆师极为高明,发现了这一处所在是绝佳的风水,只可惜这位堪舆师只能从风水术本身认识奇穴名脉,却不知道再深埋几尺即是大风水所在,否则,这一家族地后人何止于出将拜相?

太常姑娘虽是茅山宗地长老,但对玄宝先生一无所知,直到她在深水潭中修炼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个相邻的石洞。深水潭中布满了矿工们地冤气。水底至阴至冷,是修炼玄阴星占的绝佳场所,时间不长她就发现了一个奇异现象,无论四季更替,旱涝抽吸,深水潭潭水始终全无涨落,相同,似乎另有水池起着调节水位的功能,潭下定然有另外的出入孔洞,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查找。果然让她顺着水流找到了这处巨大的石洞。

玄宝先生的尸骸呈茅山宗的坐床状,虽然朽烂却屹立不倒。太常的玄阴星占已有大成。一眼认出这是一位已修成元神地得道前辈。这老人不惜元神寂灭,所图谋的定然是极重要之事,直到她看见玄宝先生的心符在镇魂台上凝聚的幻影,这才明白其间的干系重大。

那是玄宝先生在元神寂灭的最后一刻拍出的心符,心符幻化出一道道文字,描述了镇魂台的功用,并在最后表明了修道的真径:

道者道也,偏流万物而不变,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欲求仙者,忠孝仁义为本,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精神不灭,与仙体何异?是故文丞相虽弃仙道,犹胜长生,其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留取丹心照汗青!老蔺叫得一声,汗水涔涔而下。抗战初他和任天庭在晋军当兵,军中的教官在临战前常以这句话动员士兵,只是那时候他和任天庭没有家国观念,并不了解这句话地真正含义。现在在少女地空中突然间重闻,却似醍醐灌顶,顷刻间只觉得慷慨激昂,胸中热血沸腾,恨不能立刻和凶残暴虐的鬼子决死沙场,纵然粉身碎骨,也强于在世上苟活。

中年道士轻蔑地看了老蔺一眼,不知轻重地小伙子大概都这么容易受蛊惑吧?修道之人,乱世中独善其身,何必说那些大话套话?他虽然在乱战中夺去了许多日本人的魂魄,不过是自己的存在受到了威胁而已,并非基于什么义愤。

《庄子•则阳》篇说过,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争战不休”,这些人砍砍杀杀,不也像两只蜗牛角在争斗一样可笑么?

蛮夷之分,门户之见,真的就这么重要吗?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时代的偏见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并非永恒不变的真正之道啊。

以后的人们会为这样的问题争论不休吗?自己的星占虽比不上太常师姐的术法高深,但已经预见了这样众说纷纭的场景。

用不着这样争论吧,中年道士想了想,微笑了一下。可怜的后代人类呵,在他们认为可以不分蛮夷的时候,却不知道已有前辈在身体力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