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人才选拔(2)(1 / 2)

加入书签

 诸葛亮闻言有些迟疑,旋即问道:“伯虎所言,选拔人才可不拘一格,是否在,便是江洋大盗、乱山匪类,亦是有资格参加科考?”</p>

我一愣,旋即应道:“不是军师这般问,风倒是差忘了此一处好处了。便正是如此!既是选拔人才,看重才能,又何必在乎出身呢?军师且对不对?”</p>

诸葛亮有些疑问道:“这想法的确大胆。”</p>

见他有些疑虑,当下我笑了笑,言道:“军师可知道江东大将甘兴霸的出身?”</p>

这一问,诸葛亮便反应过来,笑道:“不错!匪盗之中,确实有大才者。”</p>

我亦是笑道:“三十六行,行行皆有状元。特别是如今天下大乱,有许多有才能的人被逼得造反,走上了成为山贼乱匪的道路。若是科举一开,对这些人网开一面,给予机会,自然又能使主公治下匪乱减少了。”</p>

诸葛亮道:“不想竟还有如此效果…”</p>

话题谈到这里,我总结道:“总而言之,今时今日,我荆州选拔人才完全可以通过科考一途来解决了。科举,科举,白了,便是一朝便由白衣变贵人,如此诱惑,可不是给了天下穷苦出身人的机会和希望啊!”又话锋一转道:“只不过,既是科举,必然对荆州的豪族利益有所触及了。我等在荆州唯才是举,并不重用出身,从这一来看,倒是科举一看,天下士族大家必然一片哗然,却不知军师有没有这等魄力?”</p>

诸葛亮淡淡笑道:“伯虎已经将科举好处都明了,亮观之,大有道理,岂能不为?既是改革,何能没有阻碍,难道还能怕?只是,伯虎所言科举。其科考项目该如何。又当你我二人细细商议一番了。亮情知伯虎有此想法,必然胸有成竹,何不先谈谈此考试科目?”</p>

我言道:“此话题过于繁琐,须容风苦思一番。当下正题要紧,这事,待来日再谈未迟。”</p>

诸葛亮头,旋即想了一想。又问道:“伯虎先前有言,主公在益州选拔人才当用九品中正法,却不知何为九品中正?”</p>

我答道:“所谓九品中正,九品者,便是将人才划分为九等,大类归为才能上、中、下三等。而上等中。又分为三等,以此类推,共为九等。中正者,即评判也!”</p>

诸葛亮闻言笑道:“此皆是字面意思,却不知伯虎可有何深意?”</p>

我应道:“中正,便是其法则的深意。”</p>

诸葛亮问道:“其深意何在?”</p>

我答道:“中正九品,如此官吏,官名且称之为‘中正’便是。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益州设置一专门选拔人才的部门。为中正府,府内事物。便有大中正主持。州郡处中正一职,便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或是大有声望者担任。而在益州中正府担任大中正者,本身要求必然要高,不仅要是主公帐下有才者,更是要在益州名望颇高,而且要身居高位,深得主公信任。至于委派何人,郡中正或由各郡太守推选,或改由益州中正府荐举报与主公批准,或可由主公亲自名任命。依风看来,如今在益州,大中正,必要由法正或是许靖、张鲁等这些本地人担任。但无论是益州大中正,或是各郡中正,自然还都设有属员,可称为“访问”。一般人才,直接可由“访问”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全部人才,均需通过中正府审查,而后由主公依照结果委任官职。此,便是风对益州选拔人才的初步建议。”</p>

诸葛亮边听边思考,这时忽地笑道:“中正府,即是如今之司徒府也。亮以为,能担任大中正者,非主公手下司徒,有待何人?”</p>

我头应道:“正是!”这时又续道:“至于其中深意,便是在中正的委任以及中正评议的人才的资格上面了。如今我主新得益州,民心未稳,自然要积极争取得到益州权贵的支持。为此,九品中正制,便正是为了符合当地权贵的心意而实行。”</p>

当下诸葛亮有感而发,言道:“若非主公在荆北失了士族大家的支持,亮自然不甘心荆北落入曹操之手了。今伯虎所言科举,却是不适合在益州开展,九品中正,倒是可行…”</p>

我头,又续道:“主公在益州委任中正官职,需是让有身份地位又有声望的人担任。至于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才。而在益州选拔人才其标准有三,便是家世﹑道德﹑才能。家世便是指所要评议的人才自身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合称为才德,便是指其性格和才能。如此,中正九品,便只看重其身世和才德。”</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