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新中国与老欧洲(1 / 2)

加入书签

 联合国秘书长与中国外长的闭门会议并不长,瓦尔德海姆与乔华已经在总原则与总方向上达成了一致,接下来自然是展开实质性工作,解决联合国当前的信誉与经济危机,再为调停美苏两国做准备。</p>

联合国新闻官在维也纳十月二十日上午十时,举行了发布会,透露了秘书长会见中国外长的部分会议内容,称与中国在如何解决联合国危机上达成高度一致,并称中国已经提出具体的步骤准备展开援助联合国因资金问题而陷入困顿的各个机构。新闻官还称双方一致认为应该充分发挥联合国和安理会的作用。最后他着重强调,秘书长与中国一致认为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战争对世界安全与和平形势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共同呼吁美苏两国从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大局出发,停止战争行动,举行和平谈判,解决两国之间的矛盾。但联合新闻官并没有对中国是否会担任美苏两国的调停中间人的提问置予可否。</p>

乔华在中午受到奥地利总理的接见后也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新闻发布会,大力赞赏了奥地利和维也纳当局接纳联合国秘书处和安理会的高尚行为,并称《联合国宪章》与联合国安理会应当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中国将不遗余力地支持联合国的一切工作。乔外长还郑重声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恢复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已经并且将一如继往地进行努力。最后他还呼吁苏美两国停止战争行为,希望两国通过外交努力解决矛盾。不过他对有欧洲记者提问的中国是否会为美苏和谈充当调停人的回答却十分含混。</p>

无论如何,对于那些刚刚在豪华舒适的办公椅上把屁股坐热的老欧洲国家首脑来说,瓦尔德海姆与乔华的会晤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人将对美国和苏联的战争采取行动,这种行动还将是从联合国安理会开始。[]原本外界以为乔华的欧洲之行只是对欧洲国家的外长于九月初访华的礼节性回访,看来,乔华此次来欧洲是“来者不善。”</p>

新中国跟老欧洲并没有什么交情。夏尔·戴高乐时代的法国情况还好一点,但那都是美好的回忆,现在法国政界普遍不把中国当朋友看。英国虽然因为香港的问题与中国保持着即若即离的“特殊中立”,但中英两国的关系也不怎么样,特别是二战后英国紧跟美国霸权政策,加上意识形态因素,更视中国为敌人。第一次红色战争结束之时,陈兵在苏中和蒙中边境上准备闪击中国的北约集团军群里就有英国陆军第一集团军。德国与中国一般,一九五五年德国被盟军武力统一后,完全资本主义化的德国当然地敌视中国。意大利的情况也差不多。</p>

但是欧洲的这些主要大国对华态度与意象却在上个月来了个巨大的转变。随着中国高调接待美国国务卿鲍尔斯·坎贝尔,老欧洲看到了远东海岸线上竟然已经崛起了一个巨人。在九月份欧洲访华潮后,欧洲的政界已经初步认识到中国的强大对于他们制衡越来越可恐怖的苏联具有重大作用。</p>

至于那些东欧国家,多数是典型骑墙派。第一次红色战争东欧**政权被推翻后,新政府普遍跟随美国**。但罗曼诺夫带领苏联实现复兴后,这些已经自称为“自由国家”的政府又不得不亲苏,并且紧跟新苏联外交步伐,调整了对华政策。</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