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 龙行欧洲(1 / 2)

加入书签

 乔华把中国援助联合国以及相关具体工作留给了钱玉副部长,自己率领其他人员离开了维也纳,前往法国巴黎。</p>

尽管中法之间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更多的只是虚无的意识形态层面上的。总体上双方印象还不错,在西欧列强中与新中国颇有“交情”的也算法国了,毕竟戴高乐将军为中法关系开创了一个新纪元,使第五共和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而且法国是一九五五年唯一一个公开反对并拒绝参与北约盟军侵苏的西方强国。也正因为这一点,复兴后的罗曼诺夫苏联对法国也抱有好感,双边关系一直非常稳定。再加上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中国关于调停美苏战争的计划如果能得到法国的支持,无疑会增大不少成功系数。</p>

从维也纳传来的消息已经明白无误地表明,中国外长此次访问欧洲,显然为了向欧洲就调停美苏两国战争寻求支持。果不其然,巴黎时间二十日下午三时,乔华见到法国外长埃米勒·让·吕贝克后,礼节性地强调了中法关系如何重要,应该加强双方在经贸、文化和政治上的进一步交流与来往后,便把话题引向了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并直接指出美苏战争正朝着不可控制的规模和范围扩大,世界各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战争威胁。乔外长宣称,中国不希望看到战火断续蔓延,并继而导致战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升级与扩大。中国呼吁美苏双方本着《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与为两国人民着想,停止战争行动,在联合国安理会框架内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两国矛盾。</p>

法国外长对中方的看法和立场深表赞同与支持,并认为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国家一方面是美国的传统朋友,一方面与苏联有着紧密的地缘政治关系,应该在协调美苏矛盾上发挥更富有建设性的作用。[]吕贝克高度赞扬了中国对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并称中国应该在这一方面发挥更富有意义的作用。</p>

乔华对法国之行感到满意,与法国的同行取得了顺利的统一意见,双方在最后达成一致,必须以多边外交手段抑制美苏之间的战争。不过,乔华并没有向法方提出任何协调美苏矛盾的实质性计划。会后的联合记者发布会上,中法两国外长共同呼吁美苏交战双方尽快停火,运用外交手段解决双方矛盾。</p>

在受到了法国总统和总理的接见后,乔华准备于第二天飞往德国。由于在法国取得非常顺利的进展,预计在德国也不会遇到太多麻烦。</p>

德国在一九五五虽然站在北约盟国一方,便并未派出一兵一卒——实际上也无法派兵参与战争,仅仅是允许盟军从其边境出击。苏联若进攻西欧,德国自然是首当其冲。倘若欧洲盟国竭力反击,德国的地理位置也决定其自身很有可能成为反苏主战场。无论如何,只要一战,德国遭受的灾难必将十分深重。基于这些认识,再加上已经表明态度的法国的影响,乔华自信柏林之行必定顺利。</p>

按计划,访问德国后,乔华将在二十一日下午访问意大利。中国政务院的智囊团相信意大利对中国的看法与立场表示赞同和支持。地中海地区目前虽然风平浪静,但是这种和平是建立在美国第六舰队撤离地中海的条件上的。随着苏联的日益膨胀,其地中海分舰队不断得到扩充,苏联对该地区的野心也已经昭然若揭。这一点意大利是极为顾虑的。</p>

然后乔华将从罗马飞往伦敦。考虑到英国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中国外长准备花一天时间来与劝说唐宁街做出比欧陆国家更积极的反应——向美国提出中国人设计的初步和谈方案。中国的打算是由英国先向美国转达中国的想法,如果得美国的积极反应,中国再向美国正式提交“白鸽”计划。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向美国人提议却遭对方拒绝而产生的尴尬场面,同时也显现中国对英国的重视与尊重。</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