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文字的传播(1 / 2)

加入书签

 水车和纸张算是做出来了,不过天气越来越甚的寒冷迫使华曦只能将继续造纸的念头打消掉,唯有冀望于明年开春后再作打算。</p>

不过伐木的劳作却并没有停止,每天都还是数以百计的族人在城外的树林内砍伐着。树木在这个季节里,或取暖,或生火,但更多的族人是抱着卖钱的出发点来砍的。</p>

华曦也为了大力推动货币流通和日常贸易的发展,加大了货币的发放工作。在元老院外,长老院的一间房子前,公布这一个新措施。</p>

部落需要大批量的木材,现在以100斤兑换1元的价格,大量收购木材。</p>

按说100斤木材换1元中华币这个价格,无论怎么看都是十分低廉的。要是在平时或许去做这事的人会少之又少,但眼下正是寒冬时节,除了个别作坊和集市还有活干,可以靠出卖体力来换回中华币,其他作坊大多关门,停止作业。</p>

饿是饿不了,一年下来的辛勤早已换回足够的食物支撑过完这个冬季,但是每天这么闲着在家避寒,倒不如外出砍点木材回来,拖到长老院那里卖点钱要好点。</p>

原本,原始人对货币和积蓄这些没有什么概念,大多都是饿了就去打猎,打够了就老实呆着,减少热量的消耗。但自从华曦推行货币政策以来,经过一年来使用接触,族人现在对货币的理解早已不再是以前那么的肤浅。</p>

于是,在整个寒冬里,中华城展现了其他部族所没有的惊人活力。整个城镇内以及城外,到处都是嚷嚷囔囔的人群,和热火朝天的劳动气氛。相比于中华城,铁壁和日落堡就要冷清得多。大雪封山,水流结冰,都是铁壁和日落堡冷清的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二城毕竟在目前只属于分城,聚居的族人不多。二城加起来的人口二千不到,中华城作为主城,人口是二者之和的四五倍,人气鼎盛。</p>

掐指算算,距离开春约莫也就四五十天的样子。虽然距离开春不远,但天气却比以往都要寒冷,已经有几名在野外伐木的族人活生生地在森林内冻死,倒在薄薄的雪地上长眠不起。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再度发生,华曦下令所有族人都要呆在屋内度过这个寒冬。</p>

两个月后,天气虽然还很寒冷,但不远处大树上,往昔被积雪积压得有些沉甸的枝头,如今已经仰首挺胸地挺起身子来,嫩芽业已钻破了还挂在枝头上的少许积雪,露出嫩绿色的笑脸向人们微笑。白茫茫的大地和树林,此刻已经有不少的绿色斑驳不一,点缀着这片美丽的土地。</p>

春天来了,小鸟叫了。尘封已久的各类作坊和城内外的事物,仿佛在一夜之间被春之女神的魔法洒过,焕然一新,到处都充满生机勃勃的活力。</p>

憋足四五个月的人们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因为他们家的米缸,食物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可以支付的中华币早就花光了。因此,当华曦在元老院与长老和将军、祭司们讨论商议完后,一名祭司站在广场的大石碑下,肃穆*地对着广场上聚集的人们宣布:开春了!</p>

开春的信号一经祭司的口中传出后,几乎所有的族人,无论是有身份的还是平民,抑或是奴隶,都迫不及待地撒开脚丫子朝那许久没有去过的作坊、农田、森林、沙场中跑去。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兴奋的笑容和激动的神色。</p>

在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个信念,去年努力了一年,饥饿和寒冷都离自己远去,今天再努力,属于自己的房子和生活用品等私人财产,将不再遥远。每个人在今年的愿景都有所不同,奴隶、平民、富人,人人都有自己的算盘,人人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p>

这也正是华曦希望看到的。华曦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一种东西叫做‘盼头’。</p>

为了纪念开春,华曦同时以新的一年里,立春前后一个月的几天时间,定位春节。并将春节的由来和意义命祭司记录入中华法典内。</p>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p>

对联和写对联的纸张,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但无碍新年的喜庆。华曦让长老、将军和祭司这些手里掌握着一些生产资料,日子过得不错的阶层都必须杀猪宰羊来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相信,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时间的推移,新年这一美好的节日会被人们所渐渐接受,并延续下去。</p>

单是以身做法还不够,华曦还以族长的身份,祭司以神明的旨意,在宗庙前举行有史以来,空前盛大的春节祭祀大典。每个到场的族人都可以在宗庙前得到一小碗的食物,未满16岁的小孩,均可从祭司学徒的手中获得一角钱,寓意为一本万利,身体健康之意。</p>

有得吃,有得拿,加之是神赐下的节日,族人对新年这一节日的理解和认识,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的支持和认同。</p>

中华法典的载体,也从兽皮卷扎换成了一本厚厚的A3纸大小,二指厚的纸张所代替。并用处理过的兽皮包裹封面,用青铜金属汁烙上四个大字:中华法典。</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