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口是心非(1 / 2)

加入书签

 从董卓独霸朝纲到今日,已经过去了六七年,以大汉天子为首的帝党一系士族遭受雷霆打击,现在的他们上至天子,下到空有官爵的群臣,对各地军阀有一种矛盾的心理。</p>

既希望有军阀效忠天子,同时惧怕军阀兵强马壮不听号令。</p>

士族是政治集团,但也有很明显的派系之分,关东与关西,南方与北方,中央与地方等等,小到一郡,大到一州,都是有着明显势力色彩。</p>

郭嘉把益州士族连根拔起,天子手下这些士族不在乎,他们在意的是郭嘉是否效忠天子,如果效忠的话,会不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p>

刘协深知在此时此刻,他要依仗的不是士族,而是军阀。</p>

治世,政治集团的能力足以改朝换代,乱世,军阀才是安身立命的根基。</p>

“奉孝,你可愿助朕?”</p>

刘协少时便与郭嘉相识,尽管郭嘉让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但他在此刻只能将希望寄托在郭嘉身上。</p>

溺水之人哪怕明知是稻草,都会死死抓住,以图救命。</p>

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郭嘉身上。</p>

刘协亲切的一声“奉孝”,让郭嘉倍感沉重。</p>

神色温和,目光低垂,郭嘉轻声问道:“陛下可愿移驾成都?”</p>

大汉有六座繁华发达的城市,成都便是其中之一。</p>

但,成都地处偏远,在经济与政治重心都在北方的汉代来说,大汉天子怎可能把都城设在成都?</p>

群臣窃窃私语,流出的只言片语皆是对成都嗤之以鼻。</p>

董卓要迁都长安,他们反对,好不容易回来了洛阳,就算一片废墟,也是祖宗留下的,让他们去成都?断不可能!</p>

刘协愁容满面,郭嘉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却反问了一句,其中模棱两可的态度,耐人寻味。</p>

是不是移驾成都,郭嘉就誓死效忠刘协了?</p>

还是说不去成都,郭嘉就与刘协分道扬镳了?</p>

刘协猜不准,他心里也不想去成都,锦城的繁华,有所耳闻,但益州偏远,作为统治者,去了益州就如同笼中鸟一般。</p>

而且,内心实际上对军阀深深忌惮的刘协害怕去了成都就成了郭嘉的阶下囚。</p>

百官议论,群臣交头接耳,郭嘉无动于衷,始终表情淡然。</p>

他不能在这里表达出一幅为大汉竭忠尽力的态度,否则会成把柄,他只需要揣摩清楚天子和百官的心思,而后让他们知难而退就行。</p>

郭嘉要做的,是营造一个不是他不尽忠,而是天子不接受的局面。</p>

“奉孝,你有雄兵十数万,难道不能助朕扫平叛逆,中兴大汉?”刘协凝视着郭嘉,语气恳切。</p>

他不缺忠臣,但缺有兵马的忠臣!</p>

问题又绕了回来,只不过换了个方式,刘协问的更具体,意思就是想要郭嘉军事力量。</p>

殿内的喧哗息止,众人屏息凝神,看郭嘉如何作答。</p>

“陛下所需兵马多少?”郭嘉不温不火地又反问了一句。</p>

似乎郭嘉是真的打算带兵帮助刘协扫平六合,一匡天下。</p>

行军打仗的力量强弱,刘协是外行人,他朝董承望去,目露询问。</p>

董承心中窃喜,移步来到马腾身后,朝郭嘉拱手道:“使君只需出兵十万即可。”</p>

事实董承相若让郭嘉倾巢而出,那就显得得寸进尺了,所以只说十万。</p>

闻听董承之言,郭嘉心中不屑。</p>

十万?就算是十万雄兵,难道能将袁绍,曹操,刘表,袁术,刘备,吕布,孙策全部剿灭吗?</p>

“臣出兵十万不难,可敢问陛下,臣这十万将士,粮草辎重从何而来?”</p>

郭嘉不卑不亢地把问题抛给天子。</p>

打仗是靠人,但是个人就要吃饭,马也要吃,安营下寨,攻城拔寨,与敌厮杀,这都要辎重器械,从何而来?</p>

殿内鸦雀无声,天子和百官这些日子饥寒交迫,天子饿不着是真,可吃的都是粗糠糙食,百官饿不死,可大多骨瘦如柴,时常头晕眼花。</p>

问他们要粮草辎重,简直就是一种讽刺和挖苦!</p>

“郭嘉,难道益州连十万将士都养不活吗?粮草辎重,益州没有吗?你这分明是借口!”董承指着郭嘉满面怒色,丝毫不怕激怒郭嘉。</p>

这殿内的人,郭嘉也就认识刘协和钟繇,其他人一概不识。</p>

董承对他出言不逊,在郭嘉眼中只是跳梁小丑,董承的角色,是刘协的枪,没有董承跳出来,还有别人,所以,与其追究董承,不如还是与天子刘协过招。</p>

</p>

“陛下,益州与洛阳之间有秦岭山脉阻隔,臣调遣大军而来,粮草辎重要从成都运输,成都至汉中,有剑阁道,汉中至长安,有陈仓故道,长安至洛阳,又有桃花塞。这一路劳民伤财,供给十万大军,恐怕要消耗十倍,十数倍之巨的粮草辎重。非臣推辞,事实如此。”</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