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教授反被教育(2 / 2)

加入书签

张大勇又连忙补充道:“就比如说蜀国的吴壹,他是刘备的大舅子,官拜车骑将军这一要职,都没有正式立传,就别说他人了。”

“那好,我的第四点是——”

“还有第四点?”

“嗯!我相信您一定注意到了,关于赵云去世年代的记载,在《三国志·赵云传》和《后出师表》中,其记载是不一致的。

第一次北伐是公元228年1月,而赵云出箕谷不利被贬时间是在当年6月份左右,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赵云去世时间应该介于当年的7月份和11月份之间。

但是《赵云传》里所记载的,赵云则是建兴七年去世的,也就是公元229年。”

“其实吧,只差了1年而已,相隔并不是很久远。

类似的时间出入,在史书上也是非常普遍的。并且蜀国是没有史官的,我猜测陈寿写赵云去世的时间,很可能是参考了讣告?”

“哦!”江小白微微点头,不做任何反驳,继续道:“那我说说我的第五个点。”

“还有第五点?”张大勇瞬间站起来了。

……

“还有第六点?”张大勇疲于应对。

……

“还有第八点?”张大勇脑袋翁地一声。

……

“还有第12点?”

……

“还有了么?”

“没了,一共就这12点。”江小白又喝了一口茶,道,“您这茶,有些凉了啊!”

张大勇的心啊,感觉拔凉拔凉的。

这么多年了,在和年轻学者的交流中,都是他引领着年轻人去思考,而现在竟然反客为主,他头一次有一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不对,眼前这位连年轻学者都算不上啊,他还只是个高三的学生,一个被雇主称为荒于学业的学生。

这确定,荒于学业?

而且这个学生所罗列出来的12条论证《后出师表》为伪作的论点,虽然每一条都是可以被反驳的,但是每一条都是《后出师表》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他竟然连续反驳了12条,他突然有了一种他正在狡辩的感觉。

“你,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么?”张大勇再也没有了大学教授的昂扬姿态,语气都变弱了一些。

“关于这12个证据,我没什么想补充的了。我只罗列证据,不做任何理论发挥,不进行任何推断,绝不妄自分析。这是我的治学态度——只讲客观证据!”

张大勇瞬间怔在了原地。

不做任何理论发挥?这讽刺谁呢啊?

不进行任何推断,这又讽刺谁呢啊?

还有绝不妄自分析……

这是,每一句话都在针对他么?

这小伙拿出一条确切的证据,他就用“有这个可能性”来反驳。

这小伙再拿出一条证据,他还用“也许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来反驳。

他连续拿出了12条确凿的证据来证明《后出师表》为伪作,而他这个大学教授,竟然反驳的理由全是各种推测猜想!

一边是确凿无疑的证据,一边是猜想和推断。这就好比一起凶杀案,明明找到了12条定罪的证据,自己偏要脑补出各种可能,为罪犯开脱。说虽然罪犯带刀进了监控死角,但受害者逃出来的时候身上的伤,有受害者抢过罪犯的刀进行自残的可能性。

这……不特么是诡辩么?不特么是胡搅蛮缠式的反驳么?

如果一条两条地反驳还说得过去,可是他反驳了12条啊!

张大勇抬起头看着江小白,江小白依旧特别淡然地看着他。

张大勇的脸,突然红了!

在文史学方面的辩论上,他败了。

著名文史学者的他,败了,而且败给了一个高三学生。

他想到了三无,那个才华惊九州的亘古奇才。

他又看着眼下的高中生,这个能辩倒自己的奇才。

2021年这是怎么了,怎么有特殊才华的人一个个地往出蹦?

华国文艺复兴的序幕,难道拉开了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