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遇袭(2 / 2)

加入书签

总算见到了大瓦房了。在这庆远府,城内城外的民居,基本上都是茅草屋。除了衙门,只有寺庙才是瓦房。这也叫府城?实在是太寒酸了,穷就一个字,我懒得第二次。</p>

冯润家应该是大财主,不知道是盘剥了多少军户多少年才盖了大瓦房,怎么也算是庆远府的富人了。</p>

不过庆远府富裕人家的酒菜也不怎么样。无非是鸡鸭鱼肉,还有几样时令菜,酒也算不上好酒,勉强凑合了。席间有冯闰的舅子陈瑛作陪,还有陈瑛的好友杨姿胜也来了。</p>

杨姿胜,不是阿迷州人,而是弥勒州人,其族叔杨绳武乃崇祯四年的进士,现为河南巡抚,正在河南剿贼呢。杨姿胜对这个高官族叔非常的仰慕,老是一些他的奇闻逸事。毕竟,在阿迷州,大明二百八十年,总共才出了四个进士,而杨绳武不但是殿试成绩最高的,现在又做到巡抚的高官,身为侄子的杨为他自豪也是很正常的。不过,徐霞客和周康石对此都不太感兴趣。</p>

老徐是对官场不感兴趣,而周康石是对远在河南作官的杨绳武也没有兴趣,因为这个人自己不知道,估计活不到南明的时候。不然,在崇祯年代就做巡抚的人,到了南明的时候肯定入阁了,可自己从来没有听过此人。估计在这几年他就要挂了,在河南和流贼作战,估计凶多吉少,毕竟李自成就是靠攻下河南翻身的。</p>

而周康石对于弥勒州旁边的阿迷州更感兴趣,不断问杨姿胜阿迷州的地理人情以及jiān夫yín妇沙定洲和万氏的情况。杨姿胜也不是书呆子,对这方面也懂一些,平时也比较喜欢旅游,跟徐霞客和周康石也很谈得来。对老徐和周康石的问题一一解答。</p>

在庆远府一呆就是十几天,天气越发的炎热了.等见过冯润后,徐霞客和周康石终于又要踏上热浪上路了,王贵还跟着,抢在周康石众家丁前侍侯老徐,你不让他侍侯他还不干.</p>

越往西北就越穷,过得胜营,到河池所,又见到了一个老熟人--杜实徽.杜秀才在十几天前在庆远府的香山寺与老徐相遇,借看过黄道周的诗贴,还陪老徐游览了南山.</p>

杜实徽在家里热情的招待了徐霞客和周康石,还请自己的兄长杜体乾以及好友王冕来作陪.他俩也都是秀才,席间免不了要做诗.周康石看这三个秀才的诗文还真不咋的,可惜自己却不会做.众人不依,既然是霞客先生的高徒,一定得做,实在不行的话,就必须表演一个节目.</p>

这些人都是自己以后能否在广西立足的重要资源了,不能得罪,还要讨好.所以周康石就表演了一项绝技--用网球拍打鸟窝.周康石因为对害得自己穿越的鸟类的痛恨,每次打鸟窝的时候都能超长发挥,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失过手.</p>

看到两百步(大概三百米?)外的树梢上的鸟窝掉下来,众人立马恭维周康石,周真是李广再世啊,百步穿杨,就是比那些大将军都要强.大将军们谁能shè箭shè得这么远,还这么准?</p>

在庆远府和河池所,跟不少当地的秀才接触,感觉广西本地读书人的文采实在不怎么样,虽然我周康石不会写文章,但经过徐霞客三个月的调教,也能分辨出诗文八股的好坏。不过,让周康石欣慰的是,这些秀才们并不迂腐,还颇为变通,家里有些产业。就是那个韦常会也不是范进那样的傻子。知道变通就好,以后自己跟他们打交道就要省不少的力了。</p>

河池所没有什么可以游历的,徐霞客一行人又往河池州与南丹州行进。而杜实徽的岳父陈梦熊也与老徐一起,他的目的地是南丹州.在河池州,知州萧来凤是江西人,似乎也曾经听过徐霞客的大名,殷勤招待,还送了老徐不少仪程。而徐霞客因为最近钱财比较宽裕,而听萧知州似乎也不太富裕,就退还了老萧的仪程,只收下了竹笋。</p>

广西西北部特别是庆远府境内(河池州属于庆远府)的竹笋鲜嫩可口,为当地特产。三四月间正是竹笋上市的时节,周康石这一个月吃竹笋都吃腻了,特别是住在寺里,又不好意思吃肉,只好吃笋了。没想到老徐还是收下了竹笋,仔细一看,佳品,原来是白竹笋。果然是知州出品,必属jīng品。</p>

在南丹州,周康石用十两黄金兑换了一百三十两白银。在南丹,物资匮乏,物价也比较高。不过因为本州有银锡厂,银价甚贱,一两银子只能换七折的铜钱。周康石乘机用黄金多换白银。</p>

离开南丹州,继续赶路.广西基本上不产麦,一年两季有的地方甚至三季水稻,直到靠近贵州的地方,才开始见到麦.据在贵州,一年两熟,是稻麦双熟.</p>

正在周康石骑着马走在最前面,在山上眺望田野里的青sè麦的时候,突然一支利箭朝自己shè过来,来不及反应,周康石就中箭坠马.在家丁正要反应的时候,就听一声当地人特有的口音尖叫:“不要放走一个.”</p>

-------------------------------</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