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 要的就是夏茶(1 / 2)

加入书签

 “这个典故不错,可以为茶叶加不少分。李掌柜,这都匀一年可以产多少茶啊。如果可能的话,以后我想在这里多进一些普通的都匀毛尖。毕竟,给皇上喝的茶没几个人喝得起。”周康石继续问道。</p>

“您这也算问对人了,在这都匀,别的事情老儿不清楚,但对茶,我可是比谁都清楚。要这都匀茶,最高档的当然是给皇上他老人家的贡品鱼钩茶,不过数量太少,就清明那几天jīng挑细选,这个可以不算。剩下最高档的,就是刚才您喝的买的,数量也很有限,估计也就几百斤。再下一等,就是数量最多的chūn茶了,现在这一带有茶山五六千亩,chūn茶每亩能产一百斤左右,估计能产近五六十万斤。再次一等的是秋茶,产量约为chūn茶的三四成。最次等的就是夏茶了,很多茶农都不愿意采摘,产量估计只有chūn茶的一两成。因为夏茶较为苦涩,很少有茶商买。前些年有个到过武夷山的茶商建议用夏茶发酵制成红茶,不过不太成功,比武夷山的红茶质量差远了。而且咱们喝红茶也不习惯,味道根本比不了绿茶。所以夏茶是最没有前途的,很多都让他烂掉也不采摘。”李老头起来头头是道。</p>

哎呀,红茶好啊。好象英国佬和欧洲人喝的都是红茶,因为红茶保质期比绿茶长,而17世纪要从中国运茶叶到欧洲,怎么也得一年多时间,绿茶在cháo湿的大海上很容易发霉,因此与红茶相比,自然淘汰。</p>

反正英国人也喝不出茶的好坏,自己用都匀的夏茶制成的红茶卖给欧洲人,不定在海上一受cháo,味道变得更好了也不定啊。</p>

</p>

商机,绝对的商机。虽然比不上武夷山红茶,但这里的夏茶数量多啊。而武夷山现在能产出的红茶数量应该很少,满足不了正在成长中的欧洲市场。而且,武夷山红茶,现在是郑芝龙控制范围。而荷兰人跟郑芝龙很不对付,现在还屈服在郑大海盗的yín威之下,不过再过几年,荷兰人就不再忍了,要跟郑芝龙闹翻,那时他们更买不到武夷山红茶了。到时候,自己的都匀红茶横空出世,垄断欧洲茶叶市场,爽歪了。</p>

“那李掌柜喝过这里用夏茶制成的红茶了?味道真的很差吗?”周康石还要确认一下,如果用本地夏天茶叶发酵做成的红茶口感太差,自己也不能冒险。</p>

“口感也不是太差,一些茶农因为舍不得把夏茶烂掉,也做一些红茶自己家里喝。只是由于大家都喝惯了清新可口的绿茶,再喝气味浓烈的红茶,颇不适应。”李老头若有所思的回答道。</p>

有门,看来不是红茶口感与味道不行,而是明末的中国人还不习惯喝红茶。纯粹是习惯问题,与质量无关。</p>

“李掌柜,那现在本地普通的chūn茶、夏茶和秋茶一般是什么价格?销路可好?”周康石现在要进入正题了。</p>

“当然是chūn茶价格最高、销路最好了。一般而言,chūn茶能卖三四钱到一两银子一斤,这个价格可是相当的高。即使这样,都匀毛尖chūn茶也不愁卖不出去,都是湖广商人收购走了。不过秋茶和夏茶基本都在贵州卖,贵州穷,只喝得起秋茶和夏茶了。秋茶大概一到两钱银子一斤。至于夏茶,穷人喝的,几十文就可以买一斤了。”李老头因为生意做成了,把自己知道统统倒了出来。</p>

夏茶才几十文钱一斤,真他妈的便宜。一石茶叶(一百斤)收购价格不到十两银子。简直是白送啊。而自己以后就把夏茶制成红茶,卖给英国佬和欧洲人,怎么也要卖他四五两银子一斤。数十倍的利润啊,一定要把红茶制出来。</p>

“李掌柜有没有兴趣跟在下做大生意啊?”周康石开始诱惑道。</p>

李老头一听有大生意可做,面sè红润。本来自己刚刚卖了他五十两银子的极品鱼钩,已经是大生意了。看来这子还有更大的生意等着自己。于是连忙答应道:“周先生还有什么大生意照顾老儿的?”</p>

“我有个设想,就是现在都匀的夏茶每人采摘,多浪费啊。如果咱们都把夏茶以较低的价格收集起来,制成红茶,再转手高价贩卖。那咱们岂不是赚大发了?”周康石开始画饼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