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集结兵力(1 / 2)

加入书签

 对于80万士兵李睿决定澳大利亚出10万皇家陆军、5000辆装甲车(正好装载10万陆军)、500辆火箭炮、500辆灰熊坦克和500辆犀牛坦克还有500架黑鹰战机,这就是澳大利亚政府的全部参战部队了。</p>

剩余的名额华夏出兵10万陆军、朝鲜出兵0万陆军、菲律宾三国出兵0万,华夏等国家的士兵都是一些刚征召的民兵。他们的正规部队没有动,这一次也算是替几个国家练兵了因为以后他们需要防备苏联。</p>

虽然这些国家都参战了但是好处一点都没有,除了华夏能够换回香港以外。虽然没有好处但是这些国家的领导人还是很乐意的,毕竟帮助自己练兵了而且李睿许诺,战争胜利后士兵们手中的AK轻武器都不回收。</p>

本来岛国很高兴以为澳大利亚会把驻扎在岛国的15万朝鲜士兵调到欧洲去,没想到李睿宁可用新兵也不调动这15万。其实岛国政府想歪了,李睿只是为了多练兵以后和苏联对峙一定需要不少兵力,依照各国如今的状态根本就不行。</p>

这一次岛国战败时交出的军用卡车、坦克等物品都有用了,在负责岛国海防的指挥官阿诺的命令下,岛国的机械厂把坦克、卡车上岛国的标志都去除掉。随后运往澳大利亚,同时还有一集装箱、一集装箱的炮击炮机枪等。</p>

集装箱的思路也是李睿提出来了,那是李睿视察皇家船舶公司的时候发现装卸很麻烦而想到的。李睿把自己前世看到的说了说,皇家船舶公司总裁发现这很有用。装卸快了不止一倍,船舶公司的总裁直拍马屁说这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p>

此时70万的各国军队也都到了澳大利亚,装备也都发放给了他们。这一次把澳大利亚所有的存货全部用了个干净,如今澳大利亚军工厂的库房只有不到百支的AK。就算如此武器仅仅是勉强够了,要是再多一个团就只能发放岛国的步枪了。</p>

由于有坦克等重型机械所以这次的士兵们都是从水路走,80万的军队以及众多的坦克、装甲车澳大利亚可以勉强一次走完。从这一方面就体现出了澳大利亚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来,这种事情在日不落、美国都不可能发生。</p>

他们要运输80万士兵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组建起来也比澳大利亚容易。绝不会发生装备勉强都的情况,虽然澳大利亚的大部分武器都出口了。但是日不落以及美国能够随时加大10倍的产能,这一点澳大利亚做不到。</p>

这也是垄断带来的后果吧!如果像美国那般军火外包,那么澳大利亚扩大10倍产能也很容易。可惜这种情况李睿是决不允许的,哪怕不赚钱李睿也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而且以后都是小规模的战争了,再大的产能也用不上了。</p>

亚盟这80万联合部队的指挥官是约翰上将,他是李睿第一个系统赠与的高级军官。如今同一级别的雷暴参加过澳日大战,阿诺参加过澳日海军大战。只剩下他一次大的战争都没有参加过,而这一次终于轮到他了。</p>

如今紧急调兵遣将的不仅仅是澳大利亚,美国同样在招兵。比起亚盟的召集他们就难多了,幸好预备役加上民兵凑足了80万。和澳大利亚一样美国也同样只派遣了10万的正规部队其余的都是预备役或者民兵。</p>

不过美国的工业很强大,他们最不缺少的就是武器。当然这也有他们生产的武器在欧洲没有卖出去的缘故,这次正好给他们解决了。由于美国政府的参战救活了不少的军工企业,因此不少的军工财团都很感激罗斯福。</p>

同时对于澳大利亚的怨恨也少了一点,当然只是少了一点他们还是很仇恨澳大利亚。不然他们可以赚取更多的钱,都是因为澳大利亚把这一切都破坏了。武装完毕后就由这次的指挥官巴顿带领前往日不落。</p>

日不落同样在调兵,在本土日不落的士兵并没有多少。而且美国与澳大利亚都不用正规军日不落当然同样不用,日不落打算派遣的都是一些外籍士兵。非洲或者印度的,这里指的印度是指大陆上的印度。</p>

李睿强抢的印度是属于荷属印度,是群岛而不是大陆。岛国投降的早没有祸害印度,但是日不落帝国已经感觉到控制不住印度了。已经有一些印度的居民开始想要独立,丘吉尔因为这件事情找过李睿询问等战胜德国后要不要做交换。</p>

李睿当时没有答应只是说考虑考虑,听到这话丘吉尔就知道李睿动心了。就说不着急等战胜德国以后在商谈也来得及,李睿表示同意。其实都知道战胜德国没有问题,但是多长时间、付出多大的代价就不清楚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