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和议(2 / 2)

加入书签

难道说,大明必须和建奴,签署城下之盟吗?</p>

“魏卿,你们阁部,是个什么决议?”</p>

崇祯的目光,转向了内阁首辅魏藻徳等一众大臣。</p>

大明战事连连,九边精锐丧失殆尽,而流寇之祸正张,崇祯之意,欲以金银缓清军,专力平寇,阁臣蒋德璟和兵部尚书陈新甲都是赞成和议。</p>

魏藻徳等阁臣一言不发,崇祯脸色难看,怒火攻心。</p>

“众卿欲安享其成,成则分功,败不及祸。当真是老成持国,打的一手好算盘啊!”</p>

崇祯冷笑连连,咳嗽不断。</p>

“陛下乾坤独断,臣等唯陛下圣命是从!”</p>

“臣等以陛下马首是瞻!”</p>

魏藻徳几人脸色煞白,又是跪下,磕头碰脑。</p>

他们自然是赞成和议,但一旦朝中非议,皇帝不得已秋后算账,他们这些说话的臣子,又岂能独善其身?</p>

万一是抄家灭族,岂不是太冤了些?</p>

“都起来吧。陈卿留下,其他人退下吧。”</p>

崇祯摆了摆手,看着下面的一群臣子,心灰意冷。</p>

无人肯为君分忧,为国分忧,百无一用,满朝文臣,皆可杀之。</p>

“陛下保重龙体,臣等告退!”</p>

魏藻徳等人汗流浃背,爬了起来,纷纷退出了暖阁。</p>

几位阁臣出了宫门,人人都是吐了口气,面色也都红润了起来,和刚才暖阁时的愁眉苦脸,截然不同。</p>

最重要的是,几人没有就和议发表任何意见,不用担惊受怕。即便是皇帝要和谈,也不需要他们任何一人前来背</p>

锅。</p>

“魏大人,你说,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意思?”</p>

陈演看了看周围,向首辅魏藻徳低声问道。</p>

魏藻徳微微一笑,并不言语。</p>

“这还有什么可猜的。内忧外患,上意主和,天日昭昭。”</p>

阁臣谢陛满脸轻松,不屑地说道。</p>

刚才不发一言,这会却可以畅所欲言。</p>

“其实皇帝和议,朝中早已经是沸沸扬扬。言官屡屡上疏,捕风捉影,你们以为,这是空穴来风吗?</p>

谢陛的话,让魏藻徳点了点头,眉头一皱。</p>

各位,“和议之事,还是不要妄言,需守口如瓶,以免让言官们发难,让陛下忧心。”</p>

几人都是点头称是,谢陛也是满口答应。</p>

阁臣蒋德璟看向谢陛,心里七上八下。</p>

谢陛这个大嘴巴,唯恐天下不乱,也不知道,他能不能替朝廷守住这个秘密。</p>

堂堂阁臣,国家重员,无人敢替君王分忧,传播流言蜚语,倒是争先恐后。大明朝廷,可谓是危矣。</p>

“各位,你们说,王泰这厮,既不隔断漕运,这个时候又召了水师回来。他到底是要作甚啊?”</p>

魏藻徳话锋一转,看向了其余几人。</p>

暖阁之内,只剩下了崇祯和陈新甲君臣二人。王承恩出去,亲自守住了阁门。</p>

“陈卿,你说,王泰这厮,既不隔断漕运,又召了水师回来。他到底是意欲何为啊?”</p>

暖阁中,崇祯目光幽幽,问出一句和魏藻徳几乎一样的问题来。</p>

倔强倨傲气愤过后,总要屈从于现实。</p>

一国之君,利益当先,危难之际,还是要顾及任何方对朝廷的任何善意,即便是来自叛臣王泰。</p>

“陛下对王泰有恩,又有翁婿之情,王泰怕是顾及旧情,不忍和朝廷刀兵相见。”</p>

陈新甲斟酌一下,说了出来。</p>

“那与建奴的和议……”</p>

崇祯微微点了点头,欲言又止。</p>

“陛下,我使者见憨,奴索金三十万、银二百万,许金一万、银一百万,建奴不肯,要金十万、银二百万,不从,即发兵京师。”</p>

兵部尚书陈新甲上前禀告,小心翼翼。</p>

“陈卿,国家危难,内忧外患,朕授你秘密与建奴和议,可款则款,不妨便宜行事。”</p>

崇祯压低了声音,陈新甲满头大汗,连连点头</p>

“此次和议乃绝密,不可让外廷知晓。诸臣阻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故深秘之。”</p>

崇祯脸色一板,郑重其事。</p>

如能与建奴和谈,先集中精力对付李自成,内外交困之下,不失为一时权宜之计。秘密进行,也是怕那些个一根筋的大臣们死抱住《春秋》大义不放,以祖制伦理来干扰和议。</p>

君王郑重叮嘱,陈新甲连日操劳,这一日下朝,刚刚回到府中,兵部立刻派人送来了和议使者马绍愉和多尔衮和谈的书信。</p>

“……索金五万、银一百万。愿为国讨贼,挥兵南下……”</p>

陈新甲暗暗松了口气。</p>

这一下,对君王也算有个交待了。</p>

“大人,用饭了!”</p>

下人的声音响起,陈新甲把文书放在桌上,走了出去。</p>

一觉醒来,陈新甲来到书房,想要带文书进宫面圣,却发现文书已经不见。</p>

“陈福,桌上的文书何在?”</p>

陈新甲额头冒汗,大声喊了起来。</p>

“大人,桌上的塘报,小人昨夜已经交给塘报官传抄于六部各衙门了!”</p>

下人上来禀报,陈新甲目瞪口呆,瘫坐在了椅子上。</p>

绝密的和谈文书当塘报发出,等于昭告天下,朝廷与建奴和谈了。</p>

这一下,麻烦可大了。</p>

崇祯二十年春,兵部尚书陈新甲私自与建奴和议,被朝廷下令捉拿下狱。陈新甲在狱中向崇祯上书请求宽恕,皇帝毫无通融余地,以“人臣无境外之交,不告君父而专擅便宜,辱国启悔,不能持廉,才不堪用,屡误国事”之罪,身首东市。大明天子崇祯发“罪己诏”,大赦天下,号召各地军马入京勤王,以卫京师。</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