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 拨去迷雾看匈奴(2 / 2)

加入书签

匈奴很早便是中原诸侯国的劲敌,纷纷修筑长城以御之。

秦始皇灭掉六国当上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后,为永久享用至高无上的皇权,便想使自己长生不老,到处派人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有一位叫卢生的方士察觉到了秦始皇的这种心理,便讨好秦始皇,信口胡诌说,在东海上有一座叫蓬莱的仙山,山上住着的神仙个个长生不老,只要派人找到仙山,向仙人讨得良方,便可长生不老。于是,秦始皇便将寻找仙山的差事交给了卢生。过了段日子,卢生回来后,可他向秦始皇出示的不是长生不老的良方,而是一则谶语:“亡秦者胡也。”卢生对秦始皇说,这便是长生不老的良方,若照此谶语行事,便可保大秦江山万代。秦始皇认为谶语中的“胡”指的是匈奴,便命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又修筑万里长城,以防胡人南侵。

后来有人说,“亡秦者胡”的“胡”指的不是匈奴,而是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即秦二世。秦二世暴虐无道,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谶语应验了。

我们当然不信什么谶语,更不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只是因为这条谶语,让匈奴人倒了大霉。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一样,本就不需要太多的理由,话语权和行动权归强者所有。没有丝毫战前准备的匈奴人,面对滚滚而来的蒙恬大军,一时不知所措,没命地向北逃去,动作迟缓者便作了刀下之鬼。此役“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直到冒顿夺了单于位之后,才收复了被蒙恬夺去的匈奴故地。

在有关匈奴首领的记载中,最早进入史籍中的是头曼单于。有人认为“头曼”即蒙古语的“图门”,数字“万”的意思,“头曼单于”即万夫长。当然,在头曼之前一定还有好多位单于,只是没有记录下他们的名号而已。这位头曼单于的能力似乎不怎么样,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他先是立长子冒顿(音墨都)为储君,后来又改变主意了,想改立他宠爱的阏氏(音燕支,匈奴皇后)给他生的小儿子为储君。究竟是怕别人说闲话,还是废长立幼不合匈奴人的规矩,或者冒顿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威信,头曼一时找不到废掉冒顿的理由,总之他耍起了小心眼,玩起了借刀杀人的把戏,先与西邻月氏国(音肉支)修好,将冒顿派往月氏国当人质,接着又派兵攻打月氏国,本想借月氏人之手将冒顿除掉。没曾想冒顿并非等闲之辈,在得到父亲派兵攻打月氏国的消息后,脑子一转,立即明白了父亲的意图,趁月氏人还没有控制他的人身自由之前,偷了一匹快马,千里走单骑,一路过关斩将回到了匈奴。

头曼的阴谋虽然没能得逞,但冒顿毕竟是他的亲生儿子,看到儿子长本事了,心里也高兴,又视冒顿为重点培养对象,将一支万人部队交给了冒顿带领。

头曼也许很快便将谋杀儿子的事忘记了,而儿子冒顿却怀恨在心,也许在返回匈奴的路上就已经开始琢磨除掉父亲的法子了。眼下,父亲给了他一支部队,真让他大喜过望,但他也非常清楚,手里有了兵权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让这支部队绝对服从自己、忠于自己方能成就大事。于是,他开始用特殊的方式和手段训练这支部队了。

冒顿非常聪明,他经过苦思冥想,发明了一种射出后能带响声的箭,叫鸣镝,这种箭只能他一个人使用,别人绝不能效仿。他又精选了一支小部队做自己的随从,并规定:无论他的鸣镝射向哪里,随从们的箭也必须射向哪里,否则杀无赦。他先带着随从们去打猎,射出鸣镝后,随从有不随鸣镝射往同一目标的都被他杀了。而后,他又将鸣镝射向自己心爱的宝马,不敢射马的人又被他杀了。进而,他又用鸣镝射自己的爱妻,不敢射的人又全被他杀了。从此,随从们处处小心,无论他的鸣镝射向哪里,随从们都会不假思索地将箭射向哪里。一次,他用鸣镝射向父亲的宝马,这次没有人被杀,因为每个人的箭都射向了同一目标,他觉得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然而,冒顿的这些做法却丝毫没有引起父亲头曼单于的警觉,还认为他练兵有方而大加鼓励呢。

一个晴朗的秋日,头曼单于突然心血来潮,让自己信任的大臣随他外出打猎,当然更忘不了带上他宠爱的那位阏氏和那位阏氏给他生下的小儿子。冒顿被命令带上他精心训练的那支“特种部队”,顺便检验一下这支部队是不是人们传说的那样神。冒顿心下暗喜,机会终于来了。

这次出猎收获颇丰,头曼单于高兴的手舞足蹈,对他的小儿子说,可要好好向你大哥学习呀,你是未来的单于,没有真本事哪能领导得了文武百官!就在他放怀大笑时,冒顿的鸣镝突然射向了他,还没等他收回面部的笑容,便在顷刻间变成了刺猬。

紧接着,头曼单于宠爱的那位阏氏和那位阏氏生下的孩子以及所有对冒顿有异议的大臣皆被冒顿的鸣镝射中,冒顿的军事政变成功了!从此,被史学家称为“绝世枭雄”的冒顿单于闪亮登场了。

当时,匈奴的东部是强盛的东胡集团。东胡集团的首领听说冒顿杀了父亲强行当上了大单于,便想试探一下这位冒顿是龙还是虫,以便重新修订他的外交政策,便派使者出使匈奴,对冒顿单于说,他们的首领看上了头曼单于留下的一匹千里马,问冒顿能否忍痛割爱将千里马送给他。冒顿召集大臣们商量给还是不给,大臣们都说,千里马是咱匈奴的名马,也是单于身份的象征,岂能轻易送于他人!冒顿反复思量后说,我们与东胡毗邻,哪能为了一匹马而坏了两国多年来修成的友谊?于是把千里马送给了东胡。这下,原本看不起冒顿的匈奴官员们更加看不起这个杀父夺位的冒顿了。东胡轻易得到了千里马,觉得冒顿不过如此,不久又派使者向冒顿要冒顿特别喜欢的一位阏氏。冒顿又召集群臣商议定夺。这下大臣们都被激怒了,觉得东胡欺人太甚,建议立即发兵与东胡决一雌雄。冒顿淡淡地笑了笑说,为了一个女人就要兴兵打仗,值得吗?于是把自己宠爱的阏氏送给了东胡。匈奴的官员们对这位单于彻底失望了,觉得是匈奴的大耻辱,有这样无能的单于,匈奴不亡才怪呢!

东胡再次得到阏氏后,愈发觉得冒顿是个软弱可欺的无能之辈,便想发兵夺取匈奴的土地。当时,东胡和匈奴间有一道边界线,并约定两国都不能在这道边界线里放牧。东胡便又派使者告知冒顿,说那道边界线归他们所有了。冒顿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有的大臣认为你冒顿连名马、老婆都给了人家,还能吝啬那一窄条无人放牧的草场吗?便提议给了东胡算了,反正咱也惹不起人家。冒顿听了这话拍案而起,说,土地是国家的根本,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哪有随便给人的道理?盛怒之下,主张给东胡土地的大臣全都丢了脑袋。冒顿立即下令,全国上下凡能上马打仗之人全部集合,违令者斩,战场上后退者斩!

东胡王还等着派出的使者给他带来好消息呢,没曾想等到的却是漫山遍野的匈奴铁骑!想组织兵力抵抗已来不及,结果一败涂地,只有少数人向北逃到乌桓山和鲜卑山隐藏起来,才躲过了匈奴人的屠杀,强大的东胡集团被一举歼灭了。

此时我们已经真正领略到冒顿的雄才大略,以后能让汉高祖刘邦胆寒也就不足为奇了。

灭了东胡后,冒顿的战争欲望一发而不可收,向西打跑了月氏人,向北征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向南收回了秦将蒙恬当年所夺去的匈奴故地,使匈奴的疆域达到了最大,将匈奴推上了极盛期。此时,冒顿手下的弯弓之士已达三十多万,称雄于大漠南北。“匈奴贵人大臣皆服,以冒顿单于为贤”,他用实际行动给自己树立起了至高无上的荣誉和权威。

刘邦平定中原不久,为加强北部边防,调韩王信去守马邑今山西朔县。一天,匈奴的大兵突然将马邑城围了个水泄不通,迫使韩王信投降了。接着,匈奴又兵临太原逼晋阳,惊动了刚当上皇帝不久的刘邦。刘邦得知匈奴来犯,立即大怒,他要御驾亲征迎战冒顿,以张显大汉威力。

聪明的冒顿并没有立即与刘邦决战,而是将老弱病残之兵暴露给刘邦,让刘邦觉得匈奴兵不堪一击,自己则带着主力寻找战机。于是出现了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