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火烧楼船(1 / 2)

加入书签

 最先行动的是哨探组,哨探组成员有三十人,都是jīng选出来的,他们不仅武艺好,而且视觉、听觉敏锐,反应也比常人快得多。</p>

这一带地势开阔,元军能安排暗哨的地方也不多,根据黄昏时的观察,在一条水沟和一个树林里,最有可能藏有元军暗哨。</p>

过了一会儿,堑壕里的余晨锋,听到前方传来一阵,模仿猫头鹰的叫声,这是哨探组发出的信号,表明已经肃清了附近的元军暗哨。</p>

余晨锋传令下去,投石组,携十部简易投石机,迅速抵近元军营寨,开始向寨内投掷石块。</p>

与预料中的几乎完全吻合,七轮石块投掷过后,寨门口果然出现了一股元军。</p>

余晨锋随即下令,让投石组后撤,同时命令弓箭手,掩护投石组后撤。</p>

投石组的士兵,三人一组,两人扛着主杆,一人扛着支轴,丢下底座、配重和没用完的石块,向后急撤。这种简易投石机的底座很简单,而且是用非常差的边角木料做的,所以投石组的士兵们,就无需花力气将它扛走了。</p>

-</p>

在投石组后撤的同一时间,五十名弓箭手开始shè箭,从元军营寨内冲出来的元军官兵,瞬间倒下了二十几个,但仍然奋不顾身地冲向民军方向。</p>

在余晨锋的指挥下,民军弓箭手们,借着堑壕的保护,且战且退。</p>

由于地形熟悉,而且挑选的弓箭手们,都是夜间视力好的,所以在与元军的对shè中,明显占据了优势。</p>

元军在黑暗中,攻击前进了一段距离后,一方面人员损失不,又担心走得太远了,会被民军包抄后路,就往营寨方向回撤,这一轮的袭扰也就结束了。</p>

余晨锋心里盘算了一下:刚才这一轮,哨探组解决了七名元军暗哨;弓箭手的shè击中,元军至少死伤五十人。而自己方面,清下来,只有一名哨探和三名弓箭手,受了轻伤。</p>

另外,投石机共投掷出了七十块石头,对营寨内的元军,造成一定的伤亡,那是肯定的。</p>

这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余晨锋心里满意地笑了。</p>

接下来,第二轮攻击开始,这一轮袭扰战的指挥官,是校尉孙湘逸,他也是步军统领严铠,近期重培养锻炼的对象之一。</p>

孙湘逸轻轻一挥手,第二个哨探组,悄然消失在沉沉的夜sè之中…</p>

-</p>

岳州南门外的元军营寨外,乐钦也在指挥着,对阿里海牙部队的袭扰战。</p>

乐钦的袭扰队,使用的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手段:宋军士兵在元军营寨的上风处,焚烧一种驱蚊草,并掺杂了辣椒粉,一时烟雾滚滚,涌向元军营寨方向。</p>

当元军实在受不了这种熏陶,派兵冲出营寨时,乐钦就指挥手下官兵,躲在暗处shè箭,不少元军,倒在了冒着烟的草堆旁。</p>

元军被箭雨击退之后,宋军士兵又围拢过去,重新整理、燃那些被元军熄灭的草堆。</p>

在反复的折磨下,元军官兵们,实在是苦不堪言!</p>

-</p>

夜半三更,水上的袭扰战也开始了。</p>

秦起和六十名水军,分乘四条快船,悄悄向睢庄的元军水寨靠近。</p>

民军水军的目标,是停在水寨内的楼船。选择楼船的原因很简单:反正要消耗掉一枚宝贵的燃烧瓶,那就选择体型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楼船吧!</p>

关于具体的作战方案,昨晚的讨论,非常热烈。</p>

在众多的建议方案中,来自楼船舵手叶青臣的方案,显得更有可行xìng:在楼船尾部,船舵附近的后仓,上部仓板较薄,民军士兵可方便地倚靠在舵上,将较薄的仓板凿开,然后扔进燃烧瓶。楼船后仓,通常是放置杂物的,没有士兵看守,凿仓时,只有下手轻一,不易被元军发现,等火势变大以后,元军再发现,就很难扑救了。</p>

经过反复论证,最后大家一致接受了,经过修改和完善的叶青臣方案。</p>

两条快船,在距水寨很近的地方停了下来,张轩德率领另外两条快船先行,约半个时辰后,前方芦苇丛中,传来几声水鸟的叫声,这是约定的信号,表明水寨南边一带的暗哨,已经被解决了。</p>

元军的暗哨,隐藏在水寨周边的一些芦苇浅水中,按理是很难发现的,但水军官兵们这么快就肃清了元军暗哨,让秦起多少有些吃惊,也让秦起第一次看到了,新建水军的战斗力。</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