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一章:鱼上落溪花(1 / 2)

加入书签

 一个人在能看懂小说之后,有时会问自己,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真的是每个人都有使命吗?</p>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发觉探索、研究、发现、制造、发明,去做对人类社会有利的事情,似乎就是意义所在,但并不准确。</p>

为此许多仁人志士游览名山大川,看到了许多寺庙,都能感觉到这些寺庙文化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文化等等,如同徜徉在艺术宝库中。</p>

中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的灵隐寺,它位于杭州西湖灵隐山麓,处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始建于公元6年,到现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是当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以为是"仙灵所隐",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后来济公在此出家,由于他游戏人间的故事家喻户晓,灵隐寺因此名闻遐迩。 不仅如此,灵隐寺的最前面是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 匾额,是清代康熙的手笔。 唐朝诗人白居易写有《冷泉亭记》描述了这里的清溪流水沿岸,山泉之间曲径通幽,小桥飞跨,寺之山门前的冷泉亭、壑雷亭、翠微亭诸景色。</p>

再往灵隐之西约一华里处的石笋峰下永福寺,座落于飞来峰呼猿洞对面的形胜山下,旧分上下两寺,与下天竺(旧称翻经院)等寺一样,同为慧理禅师开山创建。据载,东晋咸和元年(6年),西印度高僧慧理来杭卓锡筑庵,接连兴建了灵鹫,灵隐等十座道场,永福寺是其中之一,距今也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在北宋时期,永福寺内方丈四壁还有赵阅道、苏东坡、秦少游等人的留题与竹画。</p>

从永福寺再往山上走就是韬光寺,这座寺庙更有来头,乾隆曾八上韬光寺,写下0首诗。诗中称赞韬光寺的深邃幽静:"平生志不厌山林,况此山林处最深。云林境已幽,韬光幽更极。"描写幽静中的鸟语泉鸣:"野禽送春声,可见不可识。犹嫌山寂历,间以泉淙石。"赞叹韬光寺的花草松石:"奇松诡石天然静,涧草山花自在芳。"</p>

他的诗还常用白居易和韬光禅师二人酬唱之韵,如"比丘林下剏开泉,结得茅庵自然眠";"莫说毗尼守,弗游居士家。宁忘彼摩诘,曾见散天花。"</p>

可现在就在游人去韬光寺时,不难发现观音殿旁多了个御碑亭。它有什么来历吗?</p>

008年9月,韬光寺整治,建筑工人们正在整理韬光寺小花园的地基,打算松松土,栽种些小灌木、四季花卉,工人老袁一锄头下去,碰到了一个硬东西,把土拨拉开来,一看,是块石碑,碑上虽然满布黄土,却有清晰的篆刻痕迹。</p>

其中正面御碑诗全文为:二十二年丁丑仲春再至韬光坐会莲池上用白乐天寄韬光禅师韵。韬光寺监院月真急急赶到工地,小心地抹去尘土,赫然发现石碑正面左下角一个方形大印:"乾隆辰翰。"辰代表龙,翰是笔墨,辰翰意思是皇帝的笔迹。</p>

石碑残缺了一小部分,宽约60厘米,高约1米,厚约15厘米,碑正反两面都刻有诗句,分别是乾隆年(公元1757年)和乾隆7年(公元176年)游览韬光时所著五言诗和七言诗。</p>

最爱翠鬟处,因之白足家,</p>

鸟却飞叶竹,鱼上落溪花。</p>

倡和和陈迹,林泉自道芽,</p>

上人者个在,不领一杯茶。</p>

碑阴全文为:</p>

二十七年壬午暮春月再至韬光</p>

韬光寺里一泓水,奇迹应同卓锡泉,</p>

此日偶然临碧镜,当年见说现金莲。</p>

常涌古往今来月,不异云容山色天,</p>

七字促成旋命驾,清新却愧自家篇。</p>

诗文字句完整,其中"不领一杯茶"、" 鱼上落溪花"几句看得十分清楚。</p>

说来也巧,008-10-05,邹林登上北高峰,见到了这块埋藏地下00余年,在北高峰顶挖出的乾隆御碑,他发现这碑非常奇特,竟有碑侧文,这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而且诗句像是谜语般的磁吸着他。</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