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一章:鱼上落溪花(2 / 2)

加入书签

邹林下山后,到书馆查证:关于碑:有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 魏太平真君 三年,刻石树碑,勒宣时事...碑阴题 宣城公 李孝伯 、尚书 卢遐 等从臣姓名,若新镂焉。" 唐 柳宗元《亡姊崔氏夫人墓志盖石文》:"今之制,凡志于墓者,琢密石,加盖于其上,用敢附碑阴之义,假兹石而书焉。" 宋 司马光《书田谏议碑阴》:"愿审思之,脱或可从,请附刻於碑阴之末。"</p>

再查乾隆皇帝南巡盛典,其中记载,清高宗乾隆皇帝在位时曾六下江南,于江南美景中,尤爱韬光,其间八次上韬光寺揽胜,并于乾隆16年(公元1751年)第一次到韬光寺时亲笔为佛堂题下"云澄日观"四字匾额。邹林忽然悟出,难道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块谜格碑侧文。</p>

谜格,就是要猜谜的人,按照规定的格式,把谜底字的位置、读音、偏旁进行一番加工处理后,来扣合谜面。这是因灯谜向着更高难度的方面发展而创造的。古代谜语,因为一般都是口述,所以不论谜面还是谜底,谐音与否,不予考虑。即使到了明末,谐音也不予说明。</p>

相传为中国最早的迷格是广陵十八格,所载的谜格为无缝锁格、滑头禅格、连理枝格、两来船格、玄明伞格、玉连环格、挟山夹海格等。其中碑阴格。它的构成方法是用化形衍义得出,谜底中的每个字都要左右分读(或上下分读),以扣合其谜面。例如:</p>

天作丝丝道难行,含泪挥手送君行 (打一鸟名)</p>

谜底:露禽</p>

猜时,谜底应读作'雨路人离'才扣合谜面。</p>

邹林反复琢磨碑右侧的一则宇宙人生大谜舍我佛谁敢置噱...还是不得其解。</p>

碑左侧边谜底已经看不清了。宇宙人生之大谜怎么解呢?</p>

邹林没有方向了,漫无目标的行走。清晨的薄雾在晨光中涌动,岭南的河水如玉带般飘逸。水中绵延漂浮着一簇簇的浮萍,悠闲的顺流而下,如同玉带上镶嵌着的小花,她能停到何方呢?我思忖着,倒映在碧水中的杨柳能够回答吗?</p>

每一种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形成了适宜自身生长发育及繁衍的自然环境,离开了这种生境,植物就生长不好或者衰退,或最终消逝。看这些飘浮于水面上的含有气囊的浮生植物,它释放出氧气,哺育了大地上的万物生灵,使大千世界繁衍昌盛。</p>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40多万种植物,从绵延起伏的高山到湖泊海洋,伴随着人类社会几千年,人类依靠它们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文明和物质财富,同时还获得了强烈的审美情趣。</p>

就如同水面上的凤眼莲、槐叶萍...</p>

河对岸的农民在耕种,好像有人在唱肖洛霍夫笔下的《静静的顿河》:</p>

瑟瑟秋风中,</p>

河岸的荒草旁,</p>

守寡的年轻女人,</p>

装点着静静的小河,</p>

眼泪随着你流淌</p>

汗水伴着你浇灌的土壤</p>

邹林看见那清新的美的背影在沉甸甸的稻穗中浮动。那绿色的是树,碧蓝的是天空,嗷!还有镶嵌在中间的农妇。眼前的河水到不像是顿河两岸寡妇的眼泪,有点像女人对在外打工的丈夫的相思泪。也难怪三峡纤夫对妹妹的爱被称作滚滚长江的中华魂。有人说: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民工的精神就是纤夫们拉着笨重的货船从远方缓缓走来的号子声:哎哟嗬,哎哟嗬,齐心合力把纤拉!哎哟嗬,哎哟嗬,拉完一把又一把...时至今日,城市人已和农民工一样,哎嗒嗒哎嗒,拉完一把又一把。</p>

邹林的使命是要去解开谜底吗?是进天堂里寻找人生宇宙真谛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无边落木萧萧下,孤帆远影碧空游。"激动人心的情感在天上,而不是田野上流淌着的静谧的小河。对,去一趟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去长江的源头,再翻过喜马拉雅山从南面欣赏世界最高峰,走到世界最著名的步行天堂...</p>

这是能够实现的,中国006年7月1日开通了世界瞩目的青藏铁路,在苍凉广袤的高原上,在雪山下、湖泊边,让期盼欣赏世界屋脊美学和追求梦想的人们成为了现实。(未完待续)</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