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1 阿姆斯特朗小学(2 / 2)

加入书签

“广州。咋了吗?”

“没什么,我刚好想起基础教育的事情。”

“很热心啊。”

教室在三层转角,贴近口字型的内院。站在门外只听得嘈杂一片的嬉闹声,但进去时一下就安静了。整个教室三十来号学生将视线齐刷刷投过来,连手上的动作都停住了。一架纸飞机落寞地飘到地上,它主人样子的棕肤色小男孩反方向蹲坐在自己椅子上,正晃悠着微胖的肚子,尝试不下地也能捡回东西的方法。“加分志愿”的女生很亲切的喊了声“嗨”,学生们也用整齐的和声回应了一句“嗨”。我趁着间隙把飞机拾起来放到了男孩桌上,隐约可见夹层一些涂鸦。起身时才发现讲台前是坐着老师的,只是她那和蔼的面庞对一班小学生没有多大的震慑力,略漏疲态地光顾着应付拉她裙摆的姑娘。她有些不好意思的上前欢迎我们。

硬要归类的话,我属于在讲台前相当平凡的人:不会过度紧张,但也没有信心把朴实的东西讲出花来。原本希望ava能拿出她强势的状态,可无论怎么看她都兴致不高。“加分志愿”主动承担起协调沟通的角色,和老师简单汇报了课程的设置。我正心生感激之情,却发现原来她自己那部分的幻灯片都没有做完。还是新生的我,尚且对于大学课程小组活动中频发的浑水摸鱼一无所知。要换做平时,自然少不了一番怨言,但在准备过于充分的这次,却只觉得是捎带手的小事,三两下做了内容的临时调整,把自己的部分增长了。

其实毫无影响,单是全班自我介绍下来就花了相当的功夫。刚刚还分外安静的教室一下子兴奋起来——孩子们似乎总是这样,有事情做时就忘了拘谨。一个男生站起来讲到他希望能做建筑师的时候,同桌立刻提醒他说之前明明是医生,站起来的孩子便认真地解释,建筑师是如何如何能建出洛杉矶河道边上那些稀奇古怪的楼来。他们这样有来有回的就像开起了讨论会,时不时有其他人插话,不论深浅都出乎意料地言之有物,形成了很稀罕的光景。我不失礼貌地盯着每个发言人轮番看,想搞清楚这是怎样家庭背景的一群孩子,却看不出什么名堂来。童装没有品牌,文具又千篇一律,无非谁的橡皮更加方正干净的话,对应的橡皮主人也大概率同样干净利索。肤色更是五花八门,有着不同饱和度的棕和白,但粗略扫过去没看到亚裔。窗边那个姑娘看起来像是又似乎不是的......她怎么看过来了。这时ava在旁边轻咳了一声,我才意识到是所有人都看过来了。

“大家叫我dan就好。我平时喜欢骑车。”

“为什么喜欢骑车?”刚刚那个倒坐的男孩问,是叫gabriel来着。

“gabriel为什么喜欢飞机呢?”

“很酷。而且能去很多地方。”

“的确是这样,我也是同样的原因喜欢骑车。”

“可骑车一点都不酷。”他板着一副着实不解的表情仰着头对我说。

“gabriel,每个人觉得酷的形式都是不一样的。”那位老师柔声地替我解围。

“这么说的话,骑车好像是有点逊,不过这位ava姐姐可比我酷多了。”孩子随着我的手势把注意力放到了ava身上。

她极其流畅地接过话茬,讲了去城南的圣莫尼卡海滩冲浪的经历,斩获了一片仰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